[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凝露电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61857.2 | 申请日: | 2019-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0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昌江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H02B1/28;H05B3/4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原创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6 | 代理人: | 张凤萱 |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凝露电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防凝露电箱,在电箱内各个隔间分别设置有传感器和加热棒,利用控制器可以单独控制电箱内各个隔间的温度,更有效的杜绝凝露现象的发生,而且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安装结构安装在电箱内,在正常状态时,传感器隐藏在相对密封的容置腔内,在需要进行数据收集时,推动机构将传感器推出进行数据收集,收集完毕后复位,这样,传感器在绝大部分时间内都是位于容置腔内,仅在进行数据收集的时间内位于容置腔外,受环境影响小,极大的提高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箱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防凝露电箱。
背景技术
我国在电箱中采用自动加热除湿控制器防止凝露已有十几年历史,这种常规加热除湿控制器在抗潮湿、防凝露保证高压设备可靠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有的地区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南方的梅雨季节,有时开关柜内部的空气湿度较高,甚至开关柜内局部已有结露现象,由于安装在电箱上的传感器长期受空气中灰尘和气体侵蚀,使传感器的灵敏度受到影响,控制器不能及时地启动加热棒,致使凝露控制的作用失灵,给电箱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从统计数据来看,高压柜严重事故有50%都是凝露造成放电引起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防凝露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箱本体和控制器,所述电箱设置有多个隔室,多个所述隔室均安装有传感器和加热棒,所述电箱外部还安装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均通过传感器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电箱上,所述传感器安装结构包括传感器本体、设置在电箱上的容置所述传感器的容置腔和控制器,所述容置腔设置有开口,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传感器连接并可推动所述容置腔内的传感器从开口推出至容置腔外,并收纳回容置腔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加热棒和推动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容置腔设置在所述电箱内部,所述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电箱内和/或电箱外。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的移动路径为水平,所述开口设置有封堵开口用的盖板,所述盖板可向上翻开,所述推动机构推动传感器推动盖板向上翻开使得传感器可从开口推出至所述容置腔外。
优选地,还包括推块,所述推块设置在所述推动机构或传感器上,随所述传感器移动,所述推块位于所述传感器上方用于与所述盖板接触并将其向上翻开。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伸出容置腔外距离开口的距离小于所述盖板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推动机构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与所述传感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凝露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防凝露电箱,在电箱内各个隔间分别设置有传感器和加热棒,利用控制器可以单独控制电箱内各个隔间的温度,更有效的杜绝凝露现象的发生,而且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安装结构安装在电箱内,在正常状态时,传感器隐藏在相对密封的容置腔内,在需要进行数据收集时,推动机构将传感器推出进行数据收集,收集完毕后复位,这样,传感器在绝大部分时间内都是位于容置腔内,仅在进行数据收集的时间内位于容置腔外,受环境影响小,极大的提高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感器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感器安装结构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箱、11隔室、2传感器、3加热棒、4容置腔、41开口、42推动机构、43盖板、44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昌江机电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昌江机电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618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