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介入头托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58619.6 | 申请日: | 2019-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1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马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斌 |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A61B90/14 |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李双 |
| 地址: | 25502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介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介入头托结构,包括头部固定主板和设于头部固定主板两侧的头部固定辅板,所述头部固定主板内侧设有内板,所述头部固定主板和内板之间嵌设有气囊,所述头部固定主板外部一侧设有充气设备,所述充气设备通过气管与气囊连通,所述头部固定主板和头部固定辅板之间通过活动筒活动连接,所述头部固定辅板内侧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一侧连接有穿过头部固定辅板的丝杆;采用由充气设备充气的气囊及内板,保证头托装置与患者头部的贴合,增加头托装置的适用人群,且不会对患者的头部造成损伤,通过丝杆调节的弧形板,便于调整头托结构与患者头部底侧的贴合,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整体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介入头托结构。
背景技术
神经介入技术顾名思义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它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为许多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既可以独立解决许多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放射治疗等巧妙结合,使原来无法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得到满意疗效。
神经介入诊疗时,会用到头托,现有的头托一般情况下都是尺寸固定的,对不同的人可能使用的是同一头套,而不同的人头的大小不同,采用同一头托时,可能会因为人头的大小与头托大小的不匹配造成病人不适,同时可能由于尺寸不配合,在手术过程导致人头晃动,最后给手术造成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神经介入头托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神经介入头托结构,采用由充气设备充气的气囊及内板,保证头托装置与患者头部的贴合,增加头托装置的适用人群,且不会对患者的头部造成损伤,通过丝杆调节的弧形板,便于调整头托结构与患者头部底侧的贴合,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整体固定,固定方式简单且固定效果牢固。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介入头托结构,包括头部固定主板和设于头部固定主板两侧的头部固定辅板,所述头部固定主板内侧设有内板,所述头部固定主板和内板之间嵌设有气囊,所述头部固定主板外部一侧设有充气设备,所述充气设备通过气管与气囊连通,所述头部固定主板和头部固定辅板之间通过活动筒活动连接,所述头部固定辅板内侧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一侧连接有穿过头部固定辅板的丝杆。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通过活动块与弧形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固定辅板上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部穿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外侧套接有第二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之间连接有折叠板,所述折叠板两侧设置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筒内部插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两侧套接有第一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采用由充气设备充气的气囊及内板,保证头托装置与患者头部的贴合,增加头托装置的适用人群,且不会对患者的头部造成损伤;
2、通过丝杆调节的弧形板,便于调整头托结构与患者头部底侧的贴合,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整体固定,固定方式简单且固定效果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头部固定主板与头部固定辅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板与头部固定辅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斌,未经马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586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喷药用的搅拌机器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烘干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