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科用包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56546.7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6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毛仕浩;孙道君;陈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仕浩;孙道君;陈津 |
主分类号: | A61F15/00 | 分类号: | A6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562400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科 包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用包扎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和插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通过限位螺栓活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插杆的另一端通过限位螺栓固定连接有承接杆,所述承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架。经把手、转动杆和收卷杆的设置,使用时转动杆通过把手的转动带动连接杆,从而连接杆的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上的收卷杆,这样医护人员通过把手的旋转带动收卷杆使纱布包扎在患者的肢体,达到了包扎的效果,让医护人员不用繁琐的用手逐圈缠绕来完成,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科用包扎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是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的专业科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外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医院外科的专科设置原则与内科类同,通常与内科相对应。外科疾病分为五大类: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在外科医疗过程中,绷带是最常用的医疗用品之一,外伤、烧伤和手术创伤等都需要用到绷带进行伤口包扎。
绷带主要用于伤口的包扎,其作用主要是在伤口愈合时防止感染,同时有止血的作用,有些绷带上涂油药物,根据药物不同,会有不同的功效。现有绷带的包扎方式主要使用手动逐圈缠绕来完成,由于手动包扎效率较低,当患者患伤处面积较大时,包扎时间需要更长,导致患者肢体长时间承受创伤疼痛,并且手动缠绕过程中用力不均,且需要将患者肢体往复抬放的,可能造成药剂泄漏,导致药量减少而影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科用包扎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底座、支撑杆和插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通过限位螺栓活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插杆的另一端通过限位螺栓固定连接有承接杆,所述承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架。
可选的,所述滑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转轮,所述固定转轮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卷杆。
可选的,所述转动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可选的,所述延长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延长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可选的,所述插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科用包扎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外科用包扎装置,经把手、转动杆和收卷杆的设置,使用时转动杆通过把手的转动带动连接杆,从而连接杆的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上的收卷杆,这样医护人员通过把手的旋转带动收卷杆使纱布包扎在患者的肢体,达到了包扎的效果,让医护人员不用繁琐的用手逐圈缠绕来完成,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托架的设置,使用时将患者的肢体在托架上,到达了稳定的效果,不需要将患者肢体往复抬放,减轻患者的疼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仕浩;孙道君;陈津,未经毛仕浩;孙道君;陈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565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结构及压力锅
- 下一篇:一种有机水溶肥自动混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