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动模脱模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52493.1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0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全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塑科技发展(贵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4;B29C45/73;B29L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清***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动模 脱模 注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动模脱模注塑模具,包括底板、定模、第一动模组、第二动模组、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切换机构以及注塑机构;所述定模、所述切换机构以及所述注塑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定模与所述底板活动连接,所述定模与所述切换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马达、所述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一动模组以及所述第二动模组均设置在所述定模上,所述第一液压马达通过第一传动系统与所述第一动模组连接,所述第二液压马达通过第二传动系统与所述第二动模组连接,所述第一液压马达以及所述第二液压马达均分别与所述切换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双动模脱模注塑模具占用空间小,生产成本低,能够实现快速脱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动模脱模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PP-R螺帽类模具,模具生产腔数为1出8,此类型产品壁厚比较厚,注塑生产过程中需要旋转绞牙脱模,而旋转绞牙脱模产品的螺纹型芯冷却效率又比较低,模具的注塑保压、冷却、绞牙加起来的生产循环周期较长,而目前,国内外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所使用的双动模模具结构普遍采用整体旋转双动模切换的结构,此类结构较原单动模结构须使用大一倍的机台型号,需要占据较大的使用空间,而且电费耗用也会增加很多,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螺帽类模具脱模麻烦,效率低,需占用较大空间以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动模脱模注塑模具,占用空间小,生产成本低,能够实现快速脱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动模脱模注塑模具,包括底板、定模、第一动模组、第二动模组、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切换机构以及注塑机构;所述定模、所述切换机构以及所述注塑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定模与所述底板活动连接,所述定模与所述切换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马达、所述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一动模组以及所述第二动模组均设置在所述定模上,所述第一液压马达通过第一传动系统与所述第一动模组连接,所述第二液压马达通过第二传动系统与所述第二动模组连接,所述第一液压马达以及所述第二液压马达均分别与所述切换机构连接,所述注塑机构通过注塑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动模组以及所述第二动模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双动模脱模注塑模具将现有技术的一个动模组改为两个动模组,而定模共用一组,利用切换机构轮流完成两组动模组的脱模和注塑,合理利用时间和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固定座、电机以及切换齿轮,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切换齿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定模上靠近所述切换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切换齿轮相配合的直齿条,所述直齿条与所述切换齿轮相啮合,利用齿轮齿条啮合来完成切换,整个过程高效简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液压多路阀以及多路阀转换杆,所述液压多路阀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多路阀转换杆与所述液压多路阀连接,所述定模上设置有与所述液压多路阀相配合的多路阀转换块,所述液压多路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以及所述第二液压马达连接,当定模随着切换机构进行切换移动的时候,多路阀转换块会触碰到多路阀转换杆从而改变两个液压马达的转动状态,因此当其中一个动模组在进行注塑的时候,另一个动模组可以同时完成脱模,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机构包括液压注塑机,所述液压注塑机与所述液压多路阀连接,所述液压注塑机分别与所述第一动模组以及所述第二动模组连接,当定模随着切换机构进行切换移动的时候,多路阀转换块会触碰到多路阀转换杆从而改变液压注塑机的注塑状态,因此当其中一个动模组在进行注塑的时候,另一个动模组已经完成了注塑并处于冷却状态,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上设置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与所述定模固定连接,切换时更加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塑科技发展(贵阳)有限公司,未经联塑科技发展(贵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524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料带划线装置
- 下一篇:沼气全组分低温催化转化甲醇小型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