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光伏并网的无功补偿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51518.6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6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胡豪;仇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沃之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黄启兵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并网 无功 补偿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伏并网的无功补偿控制系统。包括光伏供电端、负载端以及电网供电端,光伏供电端的汇入点连接在靠近负载端一侧,还包括补偿控制器、光伏电流采集模块、电网电流采集模块,光伏电流采集模块设置在光伏供电端与汇入点之间,电网电流采集模块设置在电网供电端与汇入点之间,光伏电流采集模块和电网电流采集模块均与补偿控制器连接,汇入点还与补偿控制器连接。用于解决光伏汇入点不合适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不仅减少人力物力成本,还能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伏并网的无功补偿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并网发电一般情况下只提供给电网的有功电能,并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而负载的无功电能则由电网侧或由专门的无功补偿设备提供。但如果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只提供有功电能,则负载侧的无功电流会影响到电网末端的供电质量。随着国家对电网效率和质量要求的提高,无功补偿装置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对无功功率进行集中补偿,是有效降低线损、提高电网供电质量、节约电能的有效途经。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电网和光伏并网通常设在不同的地点,光伏汇入点通常是在负载侧,传统的接线方式电流采样只对电网侧进行电流采样,当光伏发电时,原有的电流采样就无法采集到光伏侧的电流,因此就会导致无功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常规的做法就会把光伏汇入点通过桥接的方式接至电网侧,这样无功补偿控制器就可以检测到光伏汇入侧的电流了从而使无功补偿控制器可以正常工作。但此方法会带来成本的增加,有些桥接线长达到几百米,这样无形的增加了线缆的成本以及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光伏并网的无功补偿控制系统,用于解决光伏汇入点不合适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不仅减少人力物力成本,还能提高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光伏并网的无功补偿控制系统,包括光伏供电端、负载端以及电网供电端,所述光伏供电端的汇入点连接在靠近负载端一侧,还包括补偿控制器、光伏电流采集模块、电网电流采集模块,所述光伏电流采集模块设置在所述光伏供电端与汇入点之间,所述电网电流采集模块设置在所述电网供电端与汇入点之间,所述光伏电流采集模块和电网电流采集模块均与所述补偿控制器连接,所述汇入点还与所述补偿控制器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在光伏汇入点附近的光伏电流采集模块和电网电流采集模块,将光伏供电端和电网供电端的电流采集送入补偿控制器,通过补偿控制器算出需要补偿的无功分量,便有后续的投切补偿操作,无需将汇入点桥接至电网供电端一侧,减少牵引汇入点产生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避免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补偿控制器包括ARM处理器、以及均与所述ARM处理器连接的电压检测模块、电网电流检测模块、光伏电流检测模块和驱动电路输出模块,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汇入点,用于检测汇入点的三相电压,所述电网电流检测模块与所述电网电流采集模块连接,用于检测电网侧电流数值,所述光伏电流检测模块与所述光伏电流采集模块连接,用于检测光伏侧电流数值。
根据上述方案,补偿控制器通过内部的光伏电流检测模块和电网电流检测模块将光伏电流采集模块和电网电流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电流送入ARM处理器,经运算处理后通过驱动电路输出模块输出。
进一步地,补偿控制器还包括整形电路和放大电路,所述电压检测模块、电网电流检测模块、光伏电流检测模块均通过所述整形电路和放大电路与ARM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补偿控制器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连接至所述ARM处理器。
根据上述方案,通讯模块采用的4G通讯模块,根据透传模式实现远程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沃之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沃之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515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配网台区的绝缘子支撑式避雷装置
- 下一篇:燃料单电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