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咖啡豆加工用研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7093.1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4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秋萍 |
主分类号: | A47J42/06 | 分类号: | A47J42/06;A47J42/38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陈映辉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咖啡豆 工用 研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咖啡豆加工用研磨装置,包括壳体、支撑腿、出料口、支撑柱、置物板、电机、转动轴、圆形连接板、连接柱、漏斗形研磨斗一和漏斗形研磨斗二,所述漏斗形研磨斗二内部的底面中间设有竖杆、研磨块和圆形盖板,所述漏斗形研磨斗一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一,所述漏斗形研磨斗二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二,所述壳体的外侧上端部设有配合电机使用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上的减震板与电机的底部接触,所述壳体的外部侧面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振动器,所述壳体的前面设有向上倾斜的进料管和漏斗形进料口,四个支撑腿的底部之间通过底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研磨充分、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咖啡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咖啡豆加工用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咖啡是用经过烘焙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饮料,与可可、茶同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饮品。咖啡树是属茜草科常绿小乔木,日常饮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种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出来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树果实里面的果仁。在应用咖啡时需要将咖啡豆进行研磨,将咖啡豆研磨成粉之后使得咖啡的香味更加充分的散发出来,其味道与口感更佳,咖啡豆研磨的越细,口感越好,因此需要用到研磨装置。现有技术中的研磨装置在使用时,不仅研磨不充分,降低了咖啡的饮用口感,而且稳定性不高,在对咖啡豆进行研磨时,研磨装置容易晃动,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研磨充分、稳定性高的一种咖啡豆加工用研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咖啡豆加工用研磨装置,包括底部为漏斗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四周设有配合其使用的支撑腿,所述壳体的底部中间设有出料口,所述壳体的外侧上端部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上端部之间通过置物板连接,所述置物板中竖向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输出端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部延伸至壳体的内侧上端部且横向设有圆形连接板,所述圆形连接板的底部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柱,两个连接柱的底部之间通过开口向上的漏斗形研磨斗一连接,所述壳体内部位于漏斗形研磨斗一的下方设有配合其使用的漏斗形研磨斗二,所述漏斗形研磨斗二的开口向上,所述漏斗形研磨斗二内部的底面中间设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部延伸至漏斗形研磨斗二的内部且设有配合漏斗形研磨斗二使用的研磨块,所述研磨块的上端部设有配合漏斗形研磨斗二使用的圆形盖板,所述漏斗形研磨斗一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一,所述漏斗形研磨斗二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二,所述壳体的外侧上端部在位于转动轴的两侧均设有配合电机使用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上的减震板与电机的底部接触,所述壳体的外部侧面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振动器,所述壳体的前面设有配合漏斗形研磨斗一使用的向上倾斜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上端部设有漏斗形进料口,四个支撑腿的底部之间通过底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咖啡豆加工用研磨装置利用电机、漏斗形研磨斗一、漏斗形研磨斗二和研磨块的配合,可以对咖啡豆同时进行两次研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研磨效果;利用减震装置可以对电机提供缓冲力,防止电机剧烈晃动,提高了研磨装置的稳定性,便于使用。
作为改进,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外侧上端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面上竖向插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位于套筒内部且横向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底部和套筒的底面之间通过弹簧一连接,所述置物板上设有配合滑杆使用的腔体,所述滑杆的上端部延伸至腔体中且和腔体的顶面之间通过弹簧二连接,所述滑杆上在位于电机底部的位置设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与电机的底部接触,这样可以为电机提供缓冲力,防止电机晃动,提高了稳定性。
作为改进,所述减震板的上端部设有配合电机使用的减震垫,这样可以防止损坏电机,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所述出料口中插接有配合其使用的挡料板,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咖啡豆在研磨的过程中掉落,而且可以控制出料速度,便于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秋萍,未经陈秋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70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技术常见结构的演示用具
- 下一篇:一种管道局部修复用材料缠绕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