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在桥梁上的防抛网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4441.X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2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汤达洲;陈缔欣;林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 代理人: | 温洁;张辉 |
地址: | 361015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桥梁 防抛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桥梁上的防抛网,包括立柱、支架、第一网面和第二网面,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桥梁的外边沿,所述支架呈角度地固定在立柱的上部外侧,支架与立柱的夹角角度为a,则a=20~30°;两个所述的立柱之间连接一个所述的第一网面,两个所述的支架之间连接一个所述的第二网面。本实用新型在桥梁外边沿固定,结构简单,现场拼装容易快捷;支架倾斜向外固定在立柱上,使得第二网面向外倾斜设置,桥面空间开敞,尤其适用于人行桥,使得行人在桥上行走时有更开阔的视野,减少压抑感,更不容易眩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桥梁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桥梁上的防抛网。
背景技术
对于跨越河道、车道或者人行道等的桥梁,如果桥上的人员往下抛物一来影响环境卫生,二来对下方行人或者车辆等造成安全隐患,尤其是高架桥,高空坠物的危险性极大。这时通常会桥梁两侧设置防抛网来预防风险。目前,桥梁上的防抛网安装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筑墩的方式固定防抛网的立柱,这种方式施工周期较长,而且不利于排水;另一种安装方式是将立柱底部焊接一个较大的钢板,再通过在桥梁边沿预埋螺栓或者钻孔安装膨胀螺栓来固定立柱,这种安装方式更快捷,但是行人很容易踢到钢板或螺栓,损坏行人的鞋子甚至使脚受伤。再者,防抛网高度一般为两米或两米以上,运输搬运都比较不方便。现有的桥梁防抛网都是竖直结构,桥面空间压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在桥梁上的防抛网,能够快捷方便的安装,防抛网的立柱安装方式不会干涉到行人,并且,运输搬运方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在桥梁上的防抛网,包括立柱、支架、第一网面和第二网面,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桥梁的外边沿,所述支架呈角度地固定在立柱的上部外侧,支架与立柱的夹角角度为a,则a=20~30°;两个所述的立柱之间连接一个所述的第一网面,两个所述的支架之间连接一个所述的第二网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网面的顶端到桥梁路面垂直距离为H1,则H1≥2m。
优选地,所述立柱与桥梁路面的夹角角度为b,则b=80~90°。
优选地,所述立柱、支架、第一网面和第二网面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面和第二网面均由编织网和空心管组成,编织网呈方形,编织网的上下两边或四边固定在空心管上。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片,连接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柱或支架上,连接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网面或第二网面上的空心管;四个所述连接片配合可将所述第一网面固定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或将第二网面固定于两个所述支架之间。
优选地,所述立柱和支架的横截面均自下而上的变小。
优选地,所述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桥梁外边沿固定,结构简单,现场拼装容易快捷;支架倾斜向外固定在立柱上,使得第二网面向外倾斜设置,桥面空间开敞,尤其适用于人行桥,使得行人在桥上行走时有更开阔的视野,减少压抑感,更不容易眩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桥梁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桥梁上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4为立柱与桥梁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连接片的示意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立柱,2:支架,3:第一网面,4:第二网面,5:连接片,6:角铁片,7:桥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44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拆装及便捷平移旋转结构
- 下一篇:一种提高热转印图案清晰度的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