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矿用渣水气三相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43072.2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5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杨二豪;夏保庆;卓日升;甘路军;何永琛;杨玉磊;王瑞哲;陈建中;王裴;聂荣军;常青;徐金国;刘丽凯;李光强;樊金龙;张昭镇;张庆功;王维国;孔雷;王超;张贺军;王绍威;刘见见;乔营远;仇泰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山西和顺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E21F7/00;E21B43/26;B01D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立普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矿用渣 水气 三相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矿用渣水气三相分离装置,涉及矿用设备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管路,所述主管路的一端连接有渣水气排放管道,所述渣水气排放管道用于插入钻孔中;所述主管路的上部连接有瓦斯排放管道,所述瓦斯排放管道靠近所述渣水气排放管道设置;所述主管路的下部连接有污水排放管道,所述污水排放管道内设置有筛网,所述污水排放管道上还连接有煤岩碎渣排放管道,所述煤岩碎渣排放管道与所述污水排放管道连接的管口位于所述筛网上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可以重复使用,适用于煤矿钻孔快速施工的节奏,可以完成钻孔排放物固体、液体、气体的三相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设备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矿用渣水气三相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煤层大多属于低透气性煤层,煤层透气性差,导致瓦斯预抽难度大,效果不理想。水力割缝利用高压水射流可在煤层钻孔周围割出若干个缝槽,大大增加煤层预抽钻孔卸压扰动范围,提高煤层透气性,逐渐成为一种被矿井广泛应用的煤层增透的技术手段。但在煤层钻孔进行水力割缝过程中,高压水射流造成的钻孔出水量及出煤量相比于传统钻孔成倍的加大。钻孔排放出的煤岩碎渣及污水直接排放在巷道中会阻碍巷道正常通行,并造成较大的环保压力。此外,由于割缝中煤层钻孔卸压范围的增加造成的钻孔瓦斯涌出量相较于传统钻孔也成倍增加,使得巷道瓦斯超限风险急剧增大,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现有的钻孔分离装置大多针对于传统钻孔,有的仅仅可以分离出瓦斯气体,有的可以分离碎渣与污水,但是在水力割缝钻孔这种高出渣量、高出水量、高瓦斯涌出量条件下都无法应对。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分离装置,可以同时满足水力割缝钻孔这种高出渣量、高出水量、高瓦斯涌出量条件的三相排放物分离。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矿用渣水气三相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矿用渣水气三相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可以重复使用,适用于煤矿钻孔快速施工的节奏,可以完成钻孔排放物固体、液体、气体的三相分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矿用渣水气三相分离装置,包括主管路,所述主管路的一端连接有渣水气排放管道,所述渣水气排放管道用于插入钻孔中;所述主管路的上部连接有瓦斯排放管道,所述瓦斯排放管道靠近所述渣水气排放管道设置;所述主管路的下部连接有污水排放管道,所述污水排放管道内设置有筛网,所述污水排放管道上还连接有煤岩碎渣排放管道,所述煤岩碎渣排放管道与所述污水排放管道连接的管口位于所述筛网上方。
优选的,所述渣水气排放管道焊接于所述主管路的末端,所述瓦斯排放管道、所述污水排放管道均与所述主管路焊接。
优选的,所述筛网内切于所述污水排放管道内,并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筛网与所述污水排放管道的中心线成45°夹角,所述煤岩碎渣排放管道的中心线与所述污水排放管道的中心线成45°夹角。
优选的,所述煤岩碎渣排放管道焊接于所述污水排放管道上,所述煤岩碎渣排放管道与所述污水排放管道连接的管口下方与所述筛网相接。
优选的,所述主管路的尾部焊接有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设置有四个,沿圆周均布于所述主管路的尾部。
优选的,所述污水排放管道的顶端进口为锥形口,所述锥形口顶部开口大、底部开口小。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可以重复使用,适用于煤矿钻孔快速施工的节奏,可以完成钻孔排放物固体、液体、气体的三相分离,此外还采用安全性设计,兼具防钻孔喷孔功能,经济实用,性价比高,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山西和顺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科技大学;山西和顺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3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