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抗菌微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40349.6 | 申请日: | 2019-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7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敏;陈宇林;王东君 |
| 主分类号: | A61L31/08 | 分类号: | A61L31/08;A61L31/16;A61L2/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抗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抗菌微针,主要有针体、基座及抗菌涂层组成,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所述抗菌涂层为氧化锌和或氧化钛,所述抗菌涂层包覆在所述针体表面及基座上表面。基于现有微针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抗菌微针,满足美容、生物给药等功能的同时,兼具抗菌、消炎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抗菌微针,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以应用于美容、生物医学等领域。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最外层的角质层厚度随部位不同在10~40微米之间,一般在10~15微米左右,由致密的角质细胞组成,是药物输送的主要障碍。微针在皮肤角质层上形成微米级通道,药物通过扩散、渗入、溶解等方式进入皮下,并被吸收。微针材料可以为硅基、钛、不锈钢、高分子材料、聚合物材料等,可根据需要调节长度。
微针给药不仅可以提高给药精度和效率,同时还具有无痛和微量的特点,微针技术不仅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美容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针可以用来美体塑形、美容美肤、修复疤痕等。
截止到目前为止,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硅基、金属基、高分子材料、聚合物材料等材质的裸微针或者基于上述材质的载药微针,忽略掉了微针直接与皮肤接触,在存储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污染,还易产生过敏、炎症等不良反应。
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微针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抗菌微针,满足美容、生物给药等功能的同时,兼具抗菌、消炎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抗菌微针。具体地,新型抗菌微针包括针体、基座及抗菌涂层,所述抗菌涂层为氧化锌和或氧化钛,所述抗菌涂层包覆在所述针体表面及基座上表面。
进一步地,抗菌涂层主要是氧化锌和或氧化钛。抗菌涂层可以是一种材料也可以是两种材料。当抗菌涂层是一种材料时,抗菌涂层为氧化锌抗菌涂层或氧化钛抗菌涂层。当抗菌材料是两种材料时,氧化锌和氧化钛是一层一层有序交替的结构包覆在所述针体表面及基座上表面。所述基座上表面是指基座与针体接触的那一面。
进一步地,抗菌涂层厚度为1纳米~50微米。
进一步地,新型抗菌微针的针体高度1~1000微米。
进一步地,新型抗菌微针的针体底部最大宽度为50~500微米。针体底部截面图可以是圆形、正方形、菱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图形。所谓针体底部最大宽度是指针体底部截面图形中相距最远的两点之间的长度。
进一步地,新型抗菌微针的针体针尖最大宽度为0~500微米。针尖截面图可以是点、圆形、正方形、菱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图形。所谓针尖最大宽度是指针尖截面图形中相距最远的两点之间的长度。
进一步地,针尖最大宽度可以小于、等于、大于针体底部最大宽度。也就是说,所述针体可以是圆锥、多棱锥、柱状、喇叭状或其它不规则形状。
进一步地,新型抗菌微针的针体间距为50~3000微米。针体间距是指相邻的两个微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新型抗菌微针的针体和基座材质包括不限于硅基、钛、不锈钢、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聚合物材料。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一种新型抗菌微针示意图
图2抗菌涂层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3抗菌涂层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敏;陈宇林;王东君,未经郭敏;陈宇林;王东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403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防磨损功能的高效珠宝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支柱安装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