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稳定性铸造加工用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9593.0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5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付文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41/06;B24B47/12;B24B55/06;B24B4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33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稳定性 铸造 工用 打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稳定性铸造加工用打磨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竖板相对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上靠近两侧均设置有L形板,滑轨上套设有两个滑环,且两个滑环和滑轨滑动连接,通过手摇轮带动螺纹杆旋转,从而带动与之匹配的螺纹管上下运动,可通过压缩第二弹簧来固定形状各异的不同零件,从而可有效的提高其适用范围,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相对的夹持工具左右移动,从而可提高打磨盘的打磨范围,通过打磨盘与第二伺服电机通过双头螺柱和螺母固定连接,使得打磨盘可便捷更换,达到便于安装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加工用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稳定性铸造加工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铸造-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
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打磨是铸造车间铸件精整最后一道必须进行的工序。但是铸造零件造型多样,而现有的打磨装置设置的加持装置夹持尺寸单一,打磨装置中易损坏的打磨头更换不便捷,打磨效率低,从而降低了其生产加工效率,不方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打磨头更换不便捷和打磨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稳定性铸造加工用打磨装置。所述高效稳定性铸造加工用打磨装置具有打磨头更换便捷和打磨效率高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稳定性铸造加工用打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相对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与竖板相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板,所述第一U形板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夹板,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上靠近两侧均设置有L形板,且两个所述L形板底部分别与两个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L形板相对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上套设有两个滑环,且两个所述滑环和滑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环的顶部和底部上均固定连接有竖杆,且所述滑轨的上方设置有横板,位于上方的两个所述竖杆的顶部均与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顶部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支撑板,且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靠近顶部处设置有气缸,并且两个所述支撑板相靠近的一端与气缸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下方设置有圆管,且圆管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封闭状态,并且圆管的底部与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圆管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和圆管的底部上均开设有与连接板相匹配的通孔,所述连接板的底端依次穿过通孔,并延伸到横板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打磨盘,所述气缸的底部出气口上套接有充气管,且充气管的底部与圆管的顶部固定连接,并且充气管的底部与圆管内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端依次穿过通孔,并延伸到横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所述第二U形板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且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套接管,且套接管的底端穿过第二轴承的内圈,并延伸到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套接管的内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穿过套接管与打磨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套接管的左右两侧外壁和转动杆的侧壁上均开始有螺丝孔,且螺丝孔内套设有双头螺柱,且双头螺柱的两端分别穿过螺丝孔,并延伸到套接管的两侧外套接有螺母,且所述双头螺柱的两端均与螺母通过螺纹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付文,未经刘付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9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