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少干涉纹的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8790.0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3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齐;庞春果;庄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谭雪婷;梁炎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干涉 导光板 背光 模组 以及 液晶模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少干涉纹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位于导光板本体上的入光面、与入光面相邻的出光面、以及位于出光面对侧的反射面,出光面上设有若干组微结构,每组微结构中包括至少三种不同高度的微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导光板出光面设置若干组微结构,每组微结构中包括至少三种不同高度的微结构,使得光线的出光角度不相同,避免光线集中而导致导光板在单一方向集光,从而减少干涉条纹的存在,使得发光均匀。并且,在每组微结构中,相邻两微结构之间的间隙宽度设置得各不相同,能够进一步使得光的出光角度不一样,从而进一步减少干涉条纹的存在,提高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干涉纹的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模块。
背景技术
导光板作为背光模组中的重要部件,用于引导光源发出的光束的传输方向,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出射。导光板是通过巧妙利用光在透明板界面上全反射的原理,将端面入射的光偏转90°从正面射出。为了将导光板中的全反射光从导光板的工作面上导出,需要在导光板上雕刻一些微结构,使光撞击到该微结构后进行散射,从而在工作面输出获得一定亮度的均匀光。如在导光板上设置网点结构,破坏导光板内的全反射,实现光的偏转。
为了进一步提高面板辉度以及节省能耗,模组V-cut技术应运而生。在导光板出光面上设有均匀排列的直条状V-cut结构。此类导光板的优势是可将光线有效导出的同时对光线有一定的收敛作用,有利于光利用率的提升,可提高辉度并将背光模组薄型化。
但是在现有的模组V-cut技术中,导光板的V形凹槽微结构呈均匀的直条状,使得导光板在单一方向的集光效果较佳,当光线通过该导光板时,容易产生干涉条纹,故均匀度较差。且导光板上方设有其他光学膜片,如扩散膜,当扩散膜上的扩散粒子规则排列时,光经过导光板出光面上的均匀排列的直条状V-cut结构再经过扩散膜上的均匀粒子,产生的干涉纹现象更加明显,影响模组及终端设备的显示效果,不便于使用。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干涉纹的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减少干涉纹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位于所述导光板本体上的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的出光面、以及位于所述出光面对侧的反射面,所述出光面上设有若干组微结构,每组微结构中包括至少三种不同高度的微结构,所述微结构为柱体,其由靠近入光面一端延伸至远离入光面一端,相邻两微结构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在每组微结构中,相邻两微结构之间的间隙宽度逐渐较小或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沿其长度方向呈波纹状走向。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沿其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为圆弧形角。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形角的圆心角为90°—120°。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沿其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面设有微结构,所述反射面设有网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以上所述的减少干涉纹的导光板,还包括设于设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的光源组件、设于所述导光板上方的扩散膜、设于所述导光板上方的增亮膜、以及设于所述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所述扩散膜上设有若干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呈矩阵排列、线条状排列或者沿长度方向呈圆弧状排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模块,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8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渗漏功能的户外太阳能路灯
- 下一篇:一种双面21.5寸液晶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