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顶部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7909.2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9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敖志超;邱名友;周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4F1/2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杨长青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室外 机电 顶部 散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顶部散热结构,涉及空调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散热效果好的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顶部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顶部散热结构,电控盒的顶部设置通风体,通风体分别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通风体内连通并形成风道,进风口与电控盒的内腔连通,出风口与电控盒背部的风机腔连通。本实用新型将电控盒内腔与风机腔连通,利用风机腔的负压环境形成强制对流,将电控盒内的热空气直接抽出。通风体设置于电控盒的顶部,散热效果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的散热,可改善电控盒内电器元件的散热环境,减小高温对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是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顶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空调器室外机电器盒内的电器元件发热量大。一直以来,这些热量的散播主要依靠安装于印制板背部的散热器进行。随着室外机的小型化发展,压缩机腔被不断压缩;为了合理利用空间,电控盒的安装方式也由传统的水平安置在压缩机腔顶部改成了竖直贴壁安置在中隔板上部,面向压缩机腔。这样,压缩机本体散热会对电控盒内电器元件的散热造成不利影响,散热条件变得愈加恶劣。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已有专利文献公开了在电控盒和风机腔之间设置散热风道的方案,利用风机腔的负压作用,将电控盒内的热空气引流至风机腔并排出室外机,从而实现电控盒电器元件的降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并且散热效果好的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顶部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顶部散热结构,电控盒的顶部设置通风体,通风体分别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通风体内部连通并形成风道,其中进风口与电控盒的内腔连通,出风口与电控盒背部的风机腔连通。
具体的:通风体和电控盒为一整体。
进一步的是:风道在通风体内呈弯折状。
具体的:风道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风道与进风口相连的一段为水平段,风道与出风口相连的一段为竖直段,风道在经过电控盒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纵剖面上呈倒L形。
进一步的是:通风体的进风口为并列排布的多个进风孔。
进一步的是:电控盒内放置印制板,进风口的底面与印制板板身持平。
进一步的是:通风体的出风口设置格栅。具体的:通风体的出风口处设置横筋和竖筋,横筋和竖筋形成多个行列布置的矩形出风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空调器室外机电控盒顶部散热结构将电控盒内腔与风机腔连通,利用风机腔的负压环境形成强制对流,将电控盒内的热空气直接抽出。通风体设置于电控盒的顶部,通风体可形成电控盒的顶边,故设置风道的限制小,可以将风道的宽度设置得更大,提高散热效果,改善电控盒内电器元件的散热环境,减小高温对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影响。
风道在通风体内呈弯折状,利于实现出风口的竖直向下布置,从而避免风道腔内的雨水、灰尘等杂质从出风口进入电控盒。通风体的出风口设置格栅,可减小出风口气流紊流,降低噪音,阻挡雨水、灰尘等杂质从出风口进入风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放于空调器室外机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电控盒所在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放于空调器室外机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口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电控盒1、进风口2、出风口3、风机腔4、印制板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79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盖帽用压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化工储罐液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