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衬砌混凝土层与围岩界面防渗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7015.3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8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雪;金伟;侯东奇;张顺利;张恩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7/00 | 分类号: | E21D7/00;E21F1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仁平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砌 混凝土 围岩 界面 防渗 排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衬砌混凝土层与围岩界面防渗排水结构,属于地下工程技术,提供能够提高对衬砌混凝土层与围岩界面渗水的排水效果的防渗排水结构;包括硬质排水管,所述硬质排水管设置于围岩岩壁和衬砌混凝土层之间,并且硬质排水管通过安装扣件安装于围岩岩壁的表面,在硬质排水管上设置有至少一排沿其轴向设置的渗水孔,且各排渗水孔沿硬质排水管的周向在夹角θ所对应的角度范围内间隔分布设置,其中夹角θ的取值为0至90°,所述渗水孔朝向围岩岩壁一侧。本实用新型能够尽可能消除软式排水管在施工过程容易造成堵塞等缺陷的情况,可提升结构防渗排水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衬砌混凝土层与围岩界面防渗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竖井衬砌混凝土工程中,经常需要考虑衬砌混凝土和围岩之间界面的防渗排水问题。在工程设计中,目前一般采用加劲软式排水管或透水管,通过铆钉将其固定在界面上,形成规则网络状排水管路,将围岩渗水排出。实际施工中发现,这种软式排水管有如下缺陷:
A、管网外壁较薄,类似纱布状,容易渗入水泥浆,而形成堵塞;
B、混凝土振捣器极易损伤管网,造成内漏浆凝固堵塞;
C、衬砌高度较大时,混凝土自身重力容易挤压管网,引起局部堵塞。
上述这些缺陷影响了排水管网的防渗排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衬砌混凝土层与围岩界面渗水的排水效果的防渗排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衬砌混凝土层与围岩界面防渗排水结构,包括硬质排水管,所述硬质排水管设置于围岩岩壁和衬砌混凝土层之间,并且硬质排水管通过安装扣件安装于围岩岩壁的表面,在硬质排水管上设置有至少一排沿其轴向设置的渗水孔,且各排渗水孔沿硬质排水管的周向在夹角θ所对应的角度范围内间隔分布设置,其中夹角θ的取值为0至90°,所述渗水孔朝向围岩岩壁一侧。
进一步的是:所述硬质排水管采用HDPE或PVC管材。
进一步的是:在硬质排水管上设置有3-5排渗水孔。
进一步的是:硬质排水管的直径为50-100mm;渗水孔的孔径为5mm;相邻排渗水孔之间的排间距为10-15mm;同一排渗水孔中相邻的两个渗水孔之间的间距为100-150mm。
进一步的是:所述安装扣件包括夹片和铆钉,所述夹片扣套在硬质排水管上,所述铆钉将夹片的两端锚固与围岩岩壁上。
进一步的是:在硬质排水管的外部还包裹有土工布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硬质排水孔加渗水孔的结构形式,可以使衬砌混凝土层与围岩界面的渗水通过渗水孔进入到硬质排水管内,进而被引出排放;本实用新型能够尽可能消除软式排水管在施工过程容易造成堵塞等缺陷的情况,可提升结构防渗排水施工质量。另外,通过进一步设置土工布层包裹在硬质排水管外部,能够起到过滤效果,防止泥沙进入排水管内造成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衬砌混凝土层与围岩界面防渗排水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硬质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围岩岩壁1、衬砌混凝土层2、硬质排水管3、渗水孔4、夹片5、铆钉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7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