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解电催化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5566.6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3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尚鸿艳;孙敬权;李新生;许宜伟;尚快乐;庄文栋;孙丽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C02F1/461;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石磊 |
地址: | 2214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解 电催化 反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解电催化反应装置,包括箱体、电解反应箱、排气管、排污管、第一出水管、进水管、支管、支撑环、反应管、紫外线灯管、电解组件、溢流堰、隔板、第二出水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取样口和检修门;电解反应箱竖直且密封穿插设置在两个支撑环之间,两个支撑环之间设置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反应管组合;本实用新型采用光解电催化技术实现了农药废水的连续预处理,从而有效降解了农药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及氨氮,处理效率高且成本低;同时,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以易于控制,操作简单且不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解电催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母液废水具有高有机质、高盐的特点,其COD值高达100000~300000mg·L-1,且含盐量大、色度大、难以直接被生物降解,因此必须对此类废水进行预处理,从而降解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及氨氮并回收废水中无机盐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目前,针对农药废水的预处理多采用投加氧化药剂、吸附剂吸附、微电解、芬顿氧化、微波/臭氧等方法;但是上述方法均存在药剂成本高、产生危废量大、处理效率低、需要特定的反应条件等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降解了农药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及氨氮,处理效率高且成本低,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以易于控制,操作简单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光解电催化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解电催化反应装置,包括箱体、电解反应箱、第一出水管、进水管、支撑环、反应管、紫外线灯管、电解组件、溢流堰、隔板、第二出水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取样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有两个横向分布的支撑环,所述电解反应箱竖直且密封穿插设置在两个支撑环之间,所述隔板横向固定在电解反应箱的内部上方,所述溢流堰设于隔板的上侧中心,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在电解反应箱的一侧上方并与电解反应箱内部相互连通且设于隔板的上方,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第一出水管上,所述第二出水管穿插固定在箱体的一侧上方,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内外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取样口设在第二出水管上且设于箱体的外部并位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所述箱体的一侧下方穿插设置有横向分布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内端穿过电解反应箱并伸入到电解反应箱的下端内部,两个所述支撑环之间设置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反应管组合,每个所述反应管组合包括多个竖直且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反应管;每个反应管组合中的多个所述反应管的上下两端均相互串联,后侧的一个反应管组合中的最右侧的一个所述反应管的上端与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相互连通;后侧的一个反应管组合中的最左侧的一个所述反应管的下端与前侧的一个反应管组合中的最左侧的一个反应管的下端相互连通,前侧的一个反应管组合中的最右侧的一个所述反应管的上端与第二出水管的内端相互连通;每个所述反应管的外部均设置有多个竖直且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紫外线灯管,所述电解组件设置在电解反应箱的内部。
优选地,其还包括排气管和排污管;所述排气管设于电解反应箱的顶部中心,所述排污管设于电解反应箱的底部中心。
优选地,其还包括检修门,所述检修门设置在箱体的一侧并设于两个支撑环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解组件包括电极网板和电极支撑板,所述电极支撑板横向固定在电解反应箱的内部下方,所述电极支撑板的上侧固定有多个竖直竖直且横向等间距排布的电极网板。
优选地,其还包括两个支管组合,两个所述支管组合分别对称的设于进水管的内端前后两侧并均设于电解反应箱的下端内部且均位于电极支撑板的下方,每个所述支管组合包括多个横向且等间距分布的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光解电催化技术实现了农药废水的连续预处理,从而有效降解了农药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及氨氮,处理效率高且成本低;同时,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以易于控制,操作简单且不产生二次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55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的翻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硅片压铸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