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具有热量二次回收利用的功能管式加热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35428.8 | 申请日: | 201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7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孟斌;孟坤;王新;李霞;房美;辛连美;孟庆珍;李跃;石东红;曹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一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7/00;F27D21/00;B01D29/03 |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张清东 |
| 地址: | 271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具有 热量 二次 回收 利用 功能 加热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具有热量二次回收利用的功能管式加热炉,包括主体、进水管、防护管和受热管,所述主体顶部设置有加热仓,其中,所述加热仓顶部设置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内部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仓顶部通过转轴安装有加热仓盖,所述加热仓盖底部设置有所述加热槽,所述通水管设置在加热槽外侧的加热仓内部,所述连接管口设置在所述加热仓侧面,所述连接管口与连接管一端相连,所述通水管设置在所述加热仓盖底部的加热槽外侧。该便于具有热量二次回收利用的功能管式加热炉在使用过程中,当冷水从进水管进入通水管内部时,冷水通过通水管围绕加热槽外侧四周流动,由此将加热槽剩余的热量进行吸收,由此进行热量的二次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式加热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具有热量二次回收利用的功能管式加热炉。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管式加热炉是一种直接受热式的加热设备,其主要是用于加热液体或气体化工原料,是现代工业中经常使用的设备,使用管式加热炉加热,能够更加均匀快速的使物体进行加热,加热效果更好,加热效率更高,在这里,我们就来研究一种管式加热炉,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对该管式加热炉的不断研究与改进,能够更加高效的使用该管式加热炉,提高该管式加热炉的使用价值。
虽然现在的管式加热炉种类众多,但是现在的管式加热炉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热量会发散到工作环境中,导致浪费大量的热量,因此要对现在的管式加热炉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具有热量二次回收利用的功能管式加热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管式加热炉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热量会发散到工作环境中,导致浪费大量的热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具有热量二次回收利用的功能管式加热炉,包括主体、进水管、防护管和受热管,所述主体顶部设置有加热仓,其中,
所述加热仓顶部设置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内部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仓顶部通过转轴安装有加热仓盖,所述加热仓盖底部设置有所述加热槽;
所述进水管设置在加热仓侧面,所述进水管内部固定有滤网,所述进水管与通水管一端相连接,所述通水管设置在加热槽外侧的加热仓内部,所述通水管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管口,所述连接管口设置在所述加热仓侧面,所述连接管口与连接管一端相连;
所述防护管安装在连接管外侧,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加热仓盖侧面的连接管口相连,所述连接管口设置在通水管一端,所述通水管设置在所述加热仓盖底部的加热槽外侧,所述通水管另一端与出水管相连,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加热仓盖侧面;
所述受热管固定在加热槽内部,所述受热管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支撑块顶部,所述支撑块固定在主体侧面。
优选的,所述加热槽设置为二分之一圆柱体结构,且所述加热槽的内径与受热管的外径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通水管设置为“U”字形结构,且所述通水管设置有两个,而且两个所述通水管分别设置在加热仓和加热仓盖内部的加热槽外侧四周。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口设置为外螺纹结构,且所述连接管两端均与所述连接管口之间构成螺纹啮合结构,而且两个所述通水管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相联通。
优选的,所述防护管设置为软塑料材质波纹管,且所述防护管的内径大于连接管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支撑块对称固定在主体两侧,而且两个所述支撑块顶部均固定有支撑架,并且所述支撑架顶部设置为圆弧形凹槽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一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一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54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