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流体密封旋转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35330.2 | 申请日: | 201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9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周婕群;冯高鹏;朱永清;陈伟;黎启胜;拜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L27/093 | 分类号: | F16L27/093;F16J15/43;F16J15/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叶明博 |
| 地址: | 621908***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密封 旋转 接头 | ||
1.磁流体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1);轴(1)内形成有第一气道;
浮环(8);浮环(8)形成为环形;浮环(8)内形成有第二气道;浮环(8)的径向上设置有至少两排的节流孔(81),节流孔(81)的一端与浮环(8)和轴(1)之间的间隙连通,节流孔(81)的另一端与第二气道连通;
极靴(7);极靴(7)形成为环形;浮环(8)、极靴(7)均套装在轴(1)上,且均与轴(1)之间形成间隙配合;
永磁体(5);永磁体(5)与极靴(7)连接,轴(1)与极靴(7)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磁流体(6),永磁体(5)通过极靴(7)作用于磁流体(6);
外壳(9);外壳(9)内设置有第三气道,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连通;气体介质依次通过外壳(9)上的第三气道、浮环(8)上的第二气道、轴(1)上的第一气道后输出至外部设备;
前轴承(3)、后轴承(11);极靴(7)、永磁体(5)、浮环(8)、前轴承(3)、后轴承(11)均固定安装在外壳(9)内壁上,前轴承(3)、后轴承(11)还套装在轴(1)上,前轴承(3)位于极靴(7)的外侧,后轴承(11)位于浮环(8)的外侧;
端盖(12);端盖(12)用于封堵外壳(9)上靠近浮环(8)的一端,且将轴(1)的第一端封堵在端盖(12)和外壳(9)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体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第一气道包括沿轴(1)的轴向分布的轴向输气孔(102)和沿径向分布的至少一个径向进气孔(106),径向进气孔(106)的一端与轴向输气孔(102)连通;
第二气道包括均压槽(83)、气腔(86)和至少一个的浮环进气孔(82),环形的均压槽(83)围绕轴(1)外壁设置,环形的气腔(86)围绕浮环(8)设置,均压槽(83)与径向进气孔(106)的另一端、浮环进气孔(82)的一端连通,浮环进气孔(82)的另一端与气腔(86)连通;节流孔(81)与气腔(86)连通;
第三气道为外壳进气孔(93),外壳进气孔(93)与气腔(8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体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排的节流孔(81)相互平行;每排节流孔(81)包括围绕浮环(8)的轴心线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节流孔(81),节流孔(81)包括大孔(811)、小孔(812),大孔(811)的一端与气腔(86)连通,大孔(811)的另一端与小孔(812)的一端连通,小孔(812)的另一端贯穿浮环(8)的内壁,且与浮环(8)与轴(1)之间的间隙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流体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径向进气孔(106)、浮环进气孔(82)均为至少两个,且围绕轴(1)的轴心线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流体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径向进气孔(106)、浮环进气孔(82)均为偶数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体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外壳(9)形成为环形,外壳(9)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三沟槽(91);孔用挡圈(2)形成为环形,孔用挡圈(2)固定安装在第三沟槽(91)内,孔用挡圈(2)置于前轴承(3)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体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外壳(9)的内壁上设置有两条第五沟槽(1001),O型密封圈(10)安装在第五沟槽(1001) 内,两条第五沟槽(1001)均置于浮环(8)与外壳(9)的连接处,且分别位于气腔(86)的轴向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体密封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外壳上设置有介质泄露通道,介质泄露通道包括:
两个开设在外壳(9)内壁上的第六沟槽(94),两个第六沟槽(94)位于浮环(8)的两侧;
一个轴向通孔(96);轴向通孔(96)开设在壳体内部并用于连通两个第三沟槽(91);
一个径向通孔(97);径向通孔(97)连通轴向通孔(96)和外壳(9)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533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垃圾处理用干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学平台仪器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