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烟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35167.X | 申请日: | 201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1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董汉玉;郭巍;周树峰;刘昌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湾汉唯(广州)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分类号: | A24F40/40;A24F40/46;A24F40/5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彰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6 | 代理人: | 曹恒涛;潘剑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烟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具,所述烟嘴采用双螺旋通道结构,热烟气和冷空气分别从双螺旋通道进出,并进行逆向换热,这样冷空气被初步加热后进入电子烟壳体,热烟气被降温后进入口腔,使吸入的热烟气温度稍微降低,舒适感更好;进一步,热空气螺旋通道的结构,使热空气在旋转过程中,热空气携带的烟油等粘性物质会被离心吸附在螺旋通道上,减少进入口腔的量,使电子烟更加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烟具。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烟草一种加热装置与经过处理的烟草制品(烟弹)的组合,利用加热装置将经过处理的真烟加热到刚好足以散发出味道的程度,而不会点燃烟叶,同时类似真烟的口感。其理论依据是:烟草的燃烧温度一般在600℃以上,绝大多数有害成分是在350℃以上产生的,例如焦油。加热不燃烧电子烟以控制加热温度在350℃以下为手段,通过外部加热(不燃烧)的方式烤出尼古丁并具有真烟味道,而不会大量释放焦油等有害物质。就释放物而言,加热不燃烧制品是传统卷烟的5%;从有害物的角度来讲,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只有传统卷烟的14%。
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是以“加热不燃烧”为思路设计的“低温卷烟”,还原了香烟的纯正口感、击喉感的同时,为烟民提供最近似于传统香烟的减害吸烟方式。虽然市场流行时间不过短短几年,产品历史远短于香烟和烟油电子烟,但却是目前烟草市场发展最快的。
目前,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均以陶瓷加热体为载热体,直接与烟弹中的烟草接触来加热烟草。就其结构形式而言,分为中间型和四周型两种。中间型以针式、片时、棒式陶瓷加热体轴向或径向直接刺入烟草中,与烟草直接接触加热;周围型是以锅形、桶形、环形的陶瓷加热体从烟弹四周加热烟草。由于烟弹中的烟草为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差,从传热的方式来看,由于烟草为热的不良导体,周围稍远的烟草受到的热传导较慢、较少;由于烟草的阻隔辐射传热也较少;吸烟时气流程轴向运动,热量会很快被吸入口中,自然对流对周围的烟草的传热也仅限于吸烟间隙这段时间。因此,该方式加热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烟草利用率低(2)烟雾量小(3)有害物散发不易控制(4)热效率差、入口烟气温度高(5)电池充电后使用时间短(6)吸烟模式固定,达不到放松效果。周围加热型是针对中间加热型的上述缺点进行的改进设计。采用桶形或锅型的加热方式,增加了传热面积,对传热效果有所提高。但还是受限于烟草热传导率差,且对流和辐射效果没有大的改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综上所述,目前市面上已经研发出的加热不燃烧电子烟以陶瓷加热体为载热介质,存在烟草受热慢、烟草利用率差,烟雾量小、加热温度高、有害物产生多、热效率差、入口烟气温度高、电池使用时间短、休闲效果差等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5707986A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空气流非接触加热的电子烟雾化器,其包括发热组件、雾化腔、烟嘴和电池连接组件四部分组成,其中,发热组件由发热元件和隔热元件组成,发热元件可以是发热丝或陶瓷加热元件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隔热元件是由具有隔热效果和绝缘功能的材料所制作而成的隔热杯、隔热环或隔热布,可以是隔热陶瓷,发热元件包含在隔热元件里面,并形成发热腔体,雾化腔是由具有保温效果的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杯,并与发热组件连接,烟嘴与雾化腔的另一边连接。使用时,通过热空气流对烟弹进行加热,发热组件和烟弹不直接接触,通过热空气流将电子烟雾化油加热并雾化,同时,不会产生因局部高温造成部分电子烟雾化油裂解而产生有害物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全新的加热方式,实现电子烟的功能,但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气是通过电池连接组件的通气孔进入,在经过发热组件被瞬间加热至高温,形成持续的高温空气流,可以看出空气进入电子烟组件的过程结构简单,无法形成空气的有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湾汉唯(广州)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湾汉唯(广州)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51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