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下膜环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2310.X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2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孙涛涛;黄亮;吴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益盈鼎裕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3/02 | 分类号: | B29C6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郭成;解敬文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下膜环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下膜环机构,包括:支撑板、下膜环、弹性件和限位柱;支撑板的下表面竖直固定有多个限位柱,下膜环的上表面部分向下凹陷形成与多个限位柱一一对应的限位孔,每根限位柱上都套接有一个弹性件,弹性件的上端与支撑板相连,下端与下膜环相连,且在弹性件处于最长状态下,限位柱的下端至少部分位于限位孔中。该新型下膜环机构克服现有技术中大部分都使用的固定式圆环下膜,在蓝膜与铁环分离过程中容易导致边角破膜、蓝膜皱褶、蓝膜与铁环未完全分离、蓝膜回粘等一系列异常现象,浪费了人力和耗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行业下膜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下膜环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LED行业下贴膜机器上,大部分都使用的固定式圆环下膜,在蓝膜与铁环分离过程中容易导致边角破膜、蓝膜皱褶、蓝膜与铁环未完全分离、蓝膜回粘等一系列异常现象,浪费了人力和耗材。
因此,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的新型下膜环机构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大部分都使用的固定式圆环下膜,在蓝膜与铁环分离过程中容易导致边角破膜、蓝膜皱褶、蓝膜与铁环未完全分离、蓝膜回粘等一系列异常现象,浪费了人力和耗材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的新型下膜环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下膜环机构,所述新型下膜环机构包括:支撑板、下膜环、弹性件和限位柱;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竖直固定有多个所述限位柱,所述下膜环的上表面部分向下凹陷形成与所述多个所述限位柱一一对应的限位孔,每根所述限位柱上都套接有一个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相连,下端与所述下膜环相连,且在所述弹性件处于最长状态下,所述限位柱的下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孔中。
优选地,所述限位孔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下膜环呈漏斗状,所述下膜环的中部设置有敞口。
优选地,所述限位孔设置多个,且多个所述限位孔围绕着所述敞口等距离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优选地,所述限位柱为螺栓,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相配合的固定孔,所述限位柱的上端通过螺帽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优选地,所述新型下膜环机构还包括:驱动泵,所述驱动泵上的活塞杆竖直设置,且下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中心处。
优选地,所述下膜环的下表面可拆卸地设置有环形压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下膜环机构在使用时的有益效果为:驱动机构作用于所述支撑板下降,所述下膜环随之下降,所述下膜环首先与蓝膜接触,在驱动机构持续作用的情况下,所述支撑板下降过程,所述弹性件压缩并作用于所述下膜环,使下膜圆环3与蓝膜完全接触,实现弹性下膜,所述限位柱也起到了导向限位的作用,保证所述下膜环下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上述方案克服现有技术中大部分都使用的固定式圆环下膜,在蓝膜与铁环分离过程中容易导致边角破膜、蓝膜皱褶、蓝膜与铁环未完全分离、蓝膜回粘等一系列异常现象,浪费了人力和耗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新型下膜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新型下膜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益盈鼎裕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益盈鼎裕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23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