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黄磷尾气锅炉烟气脱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2227.2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4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庆;孙璞;郝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冬庆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新胜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磷 尾气 锅炉 烟气 脱硫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黄磷尾气锅炉烟气脱硫系统,包括主吸收系统、副吸收系统、烟气再循环系统与附属系统;所述主吸收系统包括主喷淋层、主搅拌器和主循环泵;所述副吸收系统包括集液器、副喷淋层、副搅拌器和副循环泵;所述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净烟气出口和净烟气风机;所述附属系统包括除雾器、烟囱、氧化风机和石膏浆液排出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再循环系统的设置降低了原烟气入塔的SO2的浓度,在原烟气工况变化频繁及变化幅度大的情况下,保持脱硫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黄磷尾气燃烧后小流量高含硫量烟气的脱硫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黄磷尾气锅炉烟气脱硫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黄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主要成分是CO,热值在2800Kcal/Nm3左右,由于尾气中含有COS、H2S等,燃烧后烟气中SO2的含量很高(达到10000~12000mg/Nm3),同时由于黄磷生产过程具有波动、变化的特性,导致处理困难,限制了尾气的热能利用及黄磷的正常生产。
随着黄磷绿色工厂标准的制定,黄磷尾气利用中SO2的排放将会越来越严格,超低排放将会是主要目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磷尾气锅炉烟气脱硫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黄磷尾气锅炉烟气脱硫系统,包括主吸收系统、副吸收系统、烟气再循环系统与附属系统;
所述主吸收系统包括主喷淋层(5)、主搅拌器(15)和主循环泵(17);所述主喷淋层(5)和主搅拌器(15)安装在吸收塔(1)内,所述主循环泵(17)通过管道和吸收塔(1)与所述主喷淋层(5)相连;
所述副吸收系统包括集液器(2)、副喷淋层(3)、副搅拌器(16)和副循环泵(18);所述集液器(2)通过管道与副浆液箱(19)相连;副搅拌器(16)安装在副浆液箱(19)上;副循环泵(18)通过管道分别与副喷淋层(3)和副浆液箱(19)相连;
所述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净烟气出口(7)和净烟气风机(10);所述净烟气出口(7)通过管道与净烟气风机(10)相连,并通过净烟气风机(10)连接原烟气入口(6);
所述附属系统包括除雾器(4)、烟囱(8)、氧化风机(12)和石膏浆液排出泵(14);所述氧化风机(12)和石膏浆液排出泵(14)分别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主吸收系统和副吸收系统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针对高含硫量、低流量的烟气:其一,脱硫塔内烟气的流速随烟气量的变化频繁且幅度大,而脱硫塔正常稳定运行需要维持烟气流速在设计范围内;其二,高含硫量的烟气处理难度加大,单塔已经很难满足要求,双塔造价升高阻力大,对于低流量烟气性价比差;系统稳定运行存在较大难度。烟气再循环系统的设置降低了原烟气入塔的SO2的浓度,再循环烟气量可在0-100%的原烟气流量之间任意变化,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降低入塔在原烟气工况变化频繁及变化幅度大的情况下,保持脱硫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降低工程整体造价,项目占地小,系统调节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黄磷尾气锅炉烟气脱硫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黄磷尾气锅炉烟气脱硫系统结构,包括主吸收系统、副吸收系统、烟气再循环系统与附属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冬庆,未经李冬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22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姬松茸鲜体破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土体深部的变形测量管的搭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