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水循环和电加热两用的天然气复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1540.4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7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沈利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奥维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F19/01;F28G9/00;F28F27/00;F24H7/02;F24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石磊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水 循环 加热 两用 天然气 复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复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水循环和电加热两用的天然气复热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从上向下依次连通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水阀,进水管远离壳体一端位置的内管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进水管靠近底部的管壁上连通有排杂管,排杂管设置在过滤网远离壳体的一侧,进水管的内管壁上连接有逆推机构;逆推机构包括橡胶塞、弹簧、支撑架、通槽、通孔和支撑杆,橡胶塞和支撑架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进水管的内管壁上,且支撑架固定连接在进水管的内管壁上,通孔开设在支撑架的中心处。本实用新型对进入复热器壳体内的水进行过滤,而且便于对过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复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水循环和电加热两用的天然气复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得到迅猛的发展,液化天然气经过气化器气化后会气化成天然气,但是此时的天然气温度较低,再加上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所以需要对天然气进行复热。
经检索公开(公告)号CN204329679U公开一种热水循环和电加热两用的天然气复热器,在使用时,当需要热水循环加热时,通过热水进口与热输出口使热水在复热器箱体内循环,将天然气通过天然气进口通入浸泡在热水中的盘管中加热,最后从天然气出口中出来;当需要电加热时,给电加热棒通电使其发热,让它为箱体内的水加热,天然气则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被加热后输出到下游管路;该发案仍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水通过热水进口进入复热器壳体内,水没有经过过滤,而且目前通过滤网进行过滤的方法过于简陋,不便于对粘附在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水通过热水进口进入复热器壳体内,水没有经过过滤,而且目前通过滤网进行过滤的方法过于简陋,不便于对粘附在滤网上杂质进行清理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热水循环和电加热两用的天然气复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水循环和电加热两用的天然气复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从上向下依次连通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水阀,所述进水管远离壳体一端位置的内管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进水管靠近底部的管壁上连通有排杂管,所述排杂管设置在过滤网远离壳体的一侧,所述进水管的内管壁上连接有逆推机构;
所述逆推机构包括橡胶塞、弹簧、支撑架、通槽、通孔和支撑杆,所述橡胶塞和支撑架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进水管的内管壁上,且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进水管的内管壁上,所述通孔开设在支撑架的中心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橡胶塞靠近支撑架的一端,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并向外延伸,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橡胶塞和支撑架相连接,且所述弹簧套设在支撑杆的杆壁上,所述通槽开设在进水管的内管壁上,且所述通槽位于橡胶塞和支撑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外侧设有天然气管道,所述天然气管道延伸至壳体内部,并在壳体内部螺旋状盘旋后穿出壳体。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对称安装有温度计、水位计及电加热棒。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远离壳体的一端连接有法兰。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对称安装有温度变送器和液位低限。
优选的,所述橡胶塞的环形侧壁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内环壁穿过密封槽的槽口并设置在支撑杆的杆壁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远离橡胶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脱板。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孔壁上呈环形均匀等距的开设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设有滚动的滚珠,所述滚珠远离滚动槽槽底的一端穿过滚动槽的槽口设置,且所述滚珠滚动连接在支撑杆的杆壁上。
优选的,所述排杂管的管壁上安装有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奥维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奥维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15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