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术后医用加压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31052.3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0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刘明艳;常财旺;郭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12 | 分类号: | A61F1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李寰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术后 医用 加压 头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术后医用加压头套。包括头套,头套上方设有固定带,固定带连接头套的前后方置于顶部,头套后面绑带使用双层方式,双层方式为头部中上方与头部最下方位置,头套面部部分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上方设有绑带,头套两侧耳朵部分预留有开口以耳朵为模型并预留空间设定为漏耳处,头套位于下巴处设置有透明医用PVC材料制成的下垫处,头套采用囊状结构双层设计,头套两侧和下部的囊状结构中设置有多个空心结构用来注入冰水或空气的注射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术后医用加压头套,主要用于面部手术,尤其是颌面部整形手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面部整形美容手术日益增多。在颌面部截骨整形、面部拉皮除皱及面部抽脂等手术中,由于面部软组织的广泛剥离,结合面部血管分布丰富的特点,如果术后不予以术区加压包扎,易引起术后出血、淤青肿胀。
良好的加压包扎和对症物理治疗(冰敷)有利于早期的消肿及后期的肌肉等软组织的重新附着,目前所出现的术后医用的加压头套因为头顶部分并没有设置固定单在佩戴时会出现滑落的情况,既不利于术后修复,也会造成人员在佩戴出现难佩戴的情况。
同时,在面部整形中常涉及隆颏术同期进行或隆颏术既往史的病例,如果采用目前所出现的弹力头套加压,考虑颏部承受压力较大,易造成颏部淤青、过敏、破皮甚至因假体和头套的内外双侧受力,造成皮肤受压损伤,形成类似如褥疮样病损。此外,如果手术位于面部一侧,则只有一侧需要加压,另一侧的耳朵也不可露出,造成患者佩戴不舒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2019年2月26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件申请号为“2019202380554”,发明名称为“一种术后医用加压头套”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已经被授权。但此专利主要用于肿瘤手术病人。
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申请人发现上述专利如果在整形手术案例实施过程中将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地说,一是用于患者下巴包裹部分是不可见的,这样会导致医生不能及时观察到患者下巴状态,有些患者的下巴处可能会被磨破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导致过敏、发炎;二是拉锁相应绷带区设置成囊状双层向囊袋中添置棉垫,通过调整棉垫的量及位置,从而对病灶区进行针对性的加压及压力的调整,这个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棉花的自重导致压力过小对病灶区的加压效果不是很理想,此外,由于棉花的保温效果比较好,不透气,这会导致病灶区温度过高,不利于伤口的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申请号为“2019202380554”,发明名称为“一种术后医用加压头套”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可以解决医生不能及时观察到患者下巴和病灶处加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的术后医用加压头套,主要包括头套,头套上方设有固定带,固定带连接头套的前后方置于顶部,头套后面绑带使用双层方式,双层方式为头部中上方与头部最下方位置,头套面部部分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上方设有绑带,头套两侧耳朵部分预留有开口以耳朵为模型并预留空间设定为漏耳处,头套位于下巴处设置有透明医用PVC材料制成的下垫处,头套采用囊状结构双层设计,头套两侧和下部的囊状结构中设置有多个空心结构用来注入冰水或空气的注射格,注射格采用医用PVC材料制成固定在头套囊状结构内侧,贴近皮肤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未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310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NG储罐内罐基础承压环圈
- 下一篇:一种药学用品防潮储存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