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氧树脂填充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钢的流道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29137.8 | 申请日: | 201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7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曹杰;张钊凡;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三佳山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5/03 | 分类号: | H02K15/03;H02K15/12 |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程霏 |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填充 内置 永磁 同步电机 转子 磁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环氧树脂填充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钢的流道结构,它解决磁钢EMC封装设备工序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该流道下流道板板面上设置有环形主流道,沿环形主流道的直径线设置通孔,通孔的下端连接有料筒,料筒顶部通过流道与两侧的环形主流道相连通,相邻料筒之间设置流道相连通;上流道板与转子磁钢缝隙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流道相通的若干个点浇口。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使永磁电机转子填充环氧树脂工序简单,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氧树脂填充流道结构,特别是使用环氧树脂填充固定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钢的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永磁电机采用永磁体生成电机的磁场,无需励磁线圈也无需励磁电流,效率高,结构简单,是很好的节能电机。随着高能的永磁体的发展,永磁电机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因高效率、高能量密度以及运行可靠等诸多优点,在高速大功率场合,诸如空调、电动汽车、船舶和航天航空,其应用越来越普及。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还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少的特点,在现代机械设备、汽车、家电等领域也应用越来越广,而电机转子内置式磁钢的固定方式是决定电机技术参数的重要环节,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现有技术中的永磁电机转子磁钢固定方法所存在的容易导致粘结力不够强,易脱落,易和定子内膛发生扫膛,影响永磁电机使用寿命,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不足。目前来说质量比较稳定的方法是采用环氧树脂(EMC)填充,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210248391.X,名称为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磁钢固定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采用如下步骤a、磁钢与转子预粘贴,准备好转子及磁钢,将所述磁钢与转子按磁钢的极性排列并进行预粘贴,粘有磁钢的转子进行干燥处理待用;b、制备加工浇铸模具,所述加工浇铸模具用于固定所述经步骤a干燥处理的粘有磁钢的转子;C、配制环氧填料,所述环氧填料为环氧树脂胶、二亚乙基三胺与内烯晴的混合物(后两者合成固化剂);d、涂覆脱模剂,将述脱模剂均匀涂覆于所述浇铸模具的内表面;e、固定粘有磁钢的转子并浇铸环氧填料,将所述经步骤a干燥处理的粘有磁钢的转子固定于所述浇铸模具内并把环氧填料加固化剂混合后进行浇铸,填满模具内所有的空隙,12小时后可以打开端盖,取下模具。浇注完成。f、起模,所述起模的步骤在所述步骤e浇铸环氧填料后12小时后进行。上述工艺的缺点是磁钢EMC封装设备工序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解决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固定填充环氧树脂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的环氧树脂填充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钢的流道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环氧树脂填充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钢的流道结构,其特征是该流道结构由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叠置构成;所述下流道板板面上设置有环形主流道,沿环形主流道的直径线设置有若干个贯穿下流道板的通孔,每个通孔的下端连接有料筒,料筒开口向下,每个料筒顶部通过设置在下流道板上的流道与两侧的环形主流道相连通,相邻料筒之间在下流道板上设置流道相连通;所述的上流道板与转子磁钢缝隙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流道相通的若干个点浇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树脂投入料筒后,注射头向上运动产生压力将使树脂在流道内流动,并通过点浇口注入电机转子与磁钢的对应缝隙中,完成磁钢的填充及固定,成型后拉动流道板即能实现与电机转子脱离。
为便于固化后残留在浇口内的树脂与电机转子内填充树脂的分离,下流道板上点浇口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流道连通的若干个小孔,拉料杆端部位于小孔内,并能封闭小孔。填充固化后通过拉料杆将浇口残留固化树脂脱离填充电机转子内的树脂,达到分离的目的。
下流板上开设与料筒连接的通孔优选的为5个,两个位于直径线的两端,并均布于环形主流道的直径线上。
进一步的改进,为去除对料饼的加热,所述料筒直径为9mm—20mm。
更进一步的改,所述的浇口为点浇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三佳山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三佳山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91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性好的铝合金窗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桌脚组合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