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28461.8 | 申请日: | 201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2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申工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19/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机组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为了提高对发电机能量的利用,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位于集热壳体的后侧固定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通过排热总管与排热机构连接,所述集热壳体通过集热管与回收机构连接,且集热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吸热管,所述集热壳体通过定位护套与吸热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收机构对发电机内余热的抽出以及吸热管的集热,能够对发电机产生的余热进行有效的吸附收集,确保对余热高效收集,通过在排热机构内固定多个缓存管,在排热管件的排热下,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余热的多功能选择利用,提高余热回收装置灵活性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对余热回收装置的高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机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它由水轮机、汽轮机、柴油机或其他动力机械驱动,将水流,气流,燃料燃烧或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传给发电机,再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在发电机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为了提高对余热的利用,通常会在发电机旁加设余热回收装置,以提高对能源的利用。
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发电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存在着一些缺点,其回收能力较为单一,无法有效的对发电机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且回收利用效率单一,限制了回收装置的回收能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电机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固定有发电机,且支撑板的上方位于发电机的一侧固定有集热壳体,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位于集热壳体的后侧固定有回收机构,且支撑板的上方位于发电机的后侧固定有排热机构,所述回收机构通过排热总管与排热机构连接,所述集热壳体通过集热管与回收机构连接,且集热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吸热管,所述集热壳体通过定位护套与吸热管固定连接;
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上方的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的内侧固定有风泵,且过滤箱体的上表面位于中部位置处嵌入设置有卡合框架,所述卡合框架的内侧从左至右依次卡合有粗滤网、精滤网、吸附网;
所述排热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上方后侧的固定卡座,所述固定卡座的内侧固定有防护框架,所述防护框架的内部固定有缓存管,所述缓存管的端部连接有排热支管,且缓存管的一侧设置有排热管件,所述排热管件的排风口开设有紧固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热管采用铝制材质构件,且吸热管的数量不少于4个,所述吸热管的两端均为圆盘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合框架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衔接凸翼,且卡合框架通过衔接凸翼与过滤箱体卡合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精滤网的滤孔孔径为粗滤网滤孔孔径的二分之一,所述吸附网采用活性炭网材质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存管的数量不少于3个,且缓存管与防护框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螺孔的数量不少于6个,且紧固螺孔相对于排热管件的圆心均匀对称排列,所述紧固螺孔的内侧配套有固定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热管、排热总管、缓存管、排热支管的外侧均包裹有保温层,保温层采用发泡聚氨酯材质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申工电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申工电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84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应用拼接模型
- 下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隔音砂浆用干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