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内孔车削刀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21673.3 | 申请日: | 2019-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5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 发明(设计)人: | 方腾;储永代;万栋梁;赵飞;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戴玲 |
| 地址: | 4120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车削 刀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内孔车削刀具,包括切削部和柄部,切削部包括沿着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主体、第一排屑槽、第二主体和第二排屑槽,第一主体在与第一排屑槽相交的面上设有第一刀槽,第二主体在与第二排屑槽相交的面上设有第二刀槽,第一刀槽内安装第一车削刀片,第二刀槽内安装第二车削刀片,设定一个垂直于切削部轴线C的平面P,轴线C与平面P的交点为中心O,第一车削刀片的第一刀尖与第二车削刀片的第二刀尖均在平面P内,且第一刀尖、第二刀尖和中心O三者共线。本实用新型刀具设有两个刀槽,各刀槽内安装不同的车削刀片,同时使用二种刀片可不用更换刀杆,不用停机以及更改工件旋转方向,减少了换刀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切削加工,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内孔车削刀具。
背景技术
车削分为外圆车削与内孔车削,内孔车削由于其加工空间受限,排屑困难因此比外圆车削更加困难。目前针对于内孔加工,数控车床普通刀杆主要采用一一对应方式,即一种刀杆只能安装一种型号的可转位车削刀片。对于内孔形状复杂的工件,采用一种可转位刀片一般不能达到要求,通常需要采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可转位车削刀片才能加工完成。而这势必会增加换刀次数,浪费大量加工时间,同时由于车床刀塔数量有限也会增加装拆刀杆次数。为解决该问题,一般解决方案是在内孔车刀杆刀头上安装多个可转位刀片组成复合车刀杆,例如采用阶梯形间隔安装几种不同可转位车刀片,该方案不仅更改工件的转动方向,并且受孔形大小限制,更不能加工盲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不同的车削刀片,使用时不用停机、无需更改加工工件旋转方向,能有效减少换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多功能内孔车削刀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内孔车削刀具,包括切削部和柄部,所述切削部包括沿着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主体、第一排屑槽、第二主体和第二排屑槽,所述第一主体在与第一排屑槽相交的面上设有第一刀槽,所述第二主体在与第二排屑槽相交的面上设有第二刀槽,所述第一刀槽内安装第一车削刀片,所述第二刀槽内安装第二车削刀片,设定一个垂直于切削部轴线C的平面P,轴线C与平面P的交点为中心O,所述第一车削刀片的第一刀尖与第二车削刀片的第二刀尖均在平面P内,且第一刀尖、第二刀尖和中心O三者共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车削刀片和第二车削刀片位于切削部的端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柄部设有对第一车削刀片冷却的第一内冷孔,所述第一内冷孔延伸至第一排屑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柄部设有对第二车削刀片冷却的第二内冷孔,所述第二内冷孔延伸至第二排屑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削部的直径为D,D的取值范围为48mm~6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车削刀片通过紧固件或者压紧件安装在第一刀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车削刀片通过紧固件或者压紧件安装在第二刀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柄部与切削部为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内孔车削刀具,切削部(刀杆)上设有两个刀槽,各刀槽内安装不同的车削刀片,确保车削复杂内孔时同时使用二种车削刀片而不用更换刀杆,同时不用停机以及更改加工工件旋转方向,能有效减少换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车削刀片和第二车削刀位于切削部的端面上,这种排布方式可以确保该刀具可以加工盲孔,不需要避让空间,一个车削刀片不会对另一个刀片造成干涉。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16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