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20153.0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5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雄;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粤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东莞恒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2 | 代理人: | 邓燕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土 工程 强度 桩基 支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层架、第一混凝土层、混合管桩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内层架为木板架或钢筋架设置,第一混凝土层包括粘合层和连接层,所述粘合层成型于内层架,连接层与混合管桩层连接,粘合层与连接层为一体浇铸成型,混合管桩层包括与连接层一体浇铸的成型层,呈交叉状封装于成型层内的若干股钢筋条,第二混凝土层浇铸成型于成型层一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针对基坑支护不稳定,成本较高的问题,采用了若干层混合结构,在保证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同时还节省了结构成本,尤其在岩土工程中使用,适用范围广,稳定安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
背景技术
目前在开挖基坑时,有一些会在基坑内安装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由于基坑的地势较低,基坑支护结构容易受地下水的挤压而导致变形,从而威胁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基坑支护的排水结构必不可少。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9652945U,公开了一种可防止变形的基坑支护结构,其发明目的是防止支护结构被地下水挤压而变形,从而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但在实际使用中,其结构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差,结构成本较高,不能广泛应用与岩土工程等要求强度较高的结构上面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针对基坑支护不稳定,成本较高的问题,采用了若干层混合结构,在保证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同时还节省了结构成本,尤其在岩土工程中使用,适用范围广,稳定安全性强的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土工程用高强度管桩基坑支护,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层架、第一混凝土层、混合管桩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内层架为木板架或钢筋架设置,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包括粘合层和连接层,所述粘合层成型于内层架,所述连接层与混合管桩层连接,所述粘合层与连接层为一体浇铸成型,所述混合管桩层包括与连接层一体浇铸的成型层,呈交叉状封装于成型层内的若干股钢筋条,所述第二混凝土层浇铸成型于成型层一面。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内层架由横竖交错的木板架或横竖交错的钢筋架组成。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与第二混凝土层均为砂石和水泥混合的混凝土层。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成型层为砂石和水泥混合的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条设置有若干股、每两股的钢筋条为相互交叉设置。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混凝土层表面成型有若干网格状加强筋,所述网格状加强筋与第二混凝土层为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层架、第一混凝土层、混合管桩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具体是在岩土工程中使用中,通过内层架对结构起到支撑和防护作用,同时也方便与基坑的便于贴合,设置第一混凝土层来保证结构的使用强度和稳定性,再结合了混合管桩层来进一步提升结构的支撑强度和防护力度,进而保证了结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最后还设置了第二混凝土层的结构来保证结构的美观性和防护效果,从而防止出现开裂等现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2、采用木板架或钢筋架的内层架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结构稳定性更强,选材方便,第一混凝土层由粘合层和连接层组成,同时,粘合层与连接层均是由砂石和水泥浇筑成型的,在经过定型后与内层架连接,进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粤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粤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201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用纺织机纺织尘收集装置
- 下一篇:成品包装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