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搪瓷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17798.9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6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吕海岩;张亮亮;秦虎;臧家明;王学;柳丽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西哈三联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1500 黑龙江省绥***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搪瓷 反应 | ||
卧式搪瓷反应釜,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它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和反应均一性的卧式搪瓷反应釜。减速机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桨上端作为减速机的输出轴安装在减速机内,搅拌桨上端与旋转接头连通,搅拌桨下端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搅拌桨设有与旋转接头连通的内腔,隔水装置将搅拌桨的内腔分隔为进水腔和出水腔,进水腔通过旋转接头与入水管连通,出水腔通过旋转接头与出水管连通,且进水腔和出水腔下端连通。本实用新型对搅拌桨内部通热水或冷水,利用旋转接头实现设备运行时保证进出水管静止,从而实现搅拌桨边搅拌边加热,能大大提高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和反应均一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搪瓷反应釜。
背景技术
卧式搪瓷反应釜在医药化工行业被广泛应用,因其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耐各种浓度的无机酸、有机酸、有机溶剂及弱碱的腐蚀);不粘性(搪瓷设备具有光滑洁净的表面,不易粘结物料等优点,在食品、医药、化工领域广泛应用);以及绝缘性(用20KV高频电火花检查玻璃层时,工作面不导电)。
但因现有的反应釜都为夹套换热,夹套换热过程中不能迅速使釜内液体物料升温或者降温,这样反应时间较长,且均一性不好,影响物料反应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和反应均一性的卧式搪瓷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搪瓷反应釜,包括电机、旋转接头、减速机、反应釜本体、搅拌桨及隔水装置;所述减速机安装在反应釜本体上,减速机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桨上端作为减速机的输出轴安装在减速机内,搅拌桨上端与旋转接头连通,所述搅拌桨下端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搅拌桨设有与旋转接头连通的内腔,所述隔水装置将搅拌桨的内腔分隔为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通过旋转接头与入水管连通,所述出水腔通过旋转接头与出水管连通,且进水腔和出水腔下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对搅拌桨内部通热水或冷水,利用旋转接头实现设备运行时保证进出水管静止,从而实现搅拌桨边搅拌边加热,能大大提高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和反应均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搅拌桨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转接头主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其中:1-电机;2-旋转接头;3-减速机;4-反应釜本体;5-搅拌桨;6-隔水装置;7-进水腔;8-出水腔;9-接头壳体;10-外管;11-内管;12-进水口;13-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卧式搪瓷反应釜,包括电机1、旋转接头2、减速机3、反应釜本体4、搅拌桨5及隔水装置6;所述减速机3安装在反应釜本体4上,减速机3的输入轴与电机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桨5上端作为减速机3的输出轴安装在减速机3内,搅拌桨5上端与旋转接头2连通,所述旋转接头2与入水管和出水管连通,所述搅拌桨5下端设置在反应釜本体4内,搅拌桨5设有与旋转接头2连通的内腔,所述隔水装置6将搅拌桨5的内腔分隔为进水腔7和出水腔8,所述进水腔7通过旋转接头2与入水管连通,所述出水腔8通过旋转接头2与出水管连通,且进水腔7和出水腔8下端连通。
原理:电机1通过减速机3带动搅拌桨5转动,旋转接头2通过入水管将水引入搅拌桨5的进水腔7内,进水腔7内的水再流入出水腔8内,然后出水腔8内的水通过旋转接头2从出水管流出,形成一个水循环。
进水腔7内的水为冷水或者热水,冷水用于降温,热水用于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西哈三联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兰西哈三联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17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动更换床垫式妇产科检查床
- 下一篇:一种用于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