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脱氮除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15774.X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6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赵选英;刘君君;杨峰;程夫苓;王智宁;吕振;潘兴华;李栋;戴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大华兴环保科技股份公司;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3/34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陈彬;吴雪健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脱氮除碳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它包括反应器,反应器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反应器内设置有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以及多向反冲洗枪头,第一反应室位于第二反应室下方,二者之间设置有带孔隔板,第一反应室内填充有多孔悬浮球填料,多向反冲洗枪头设置于第二反应室顶部,第二反应室内设置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多孔夹板,相邻多孔夹板之间填充有聚氨酯填料。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脱氮除碳装置,可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后的含氮尾水、农村污水等,该装置具有易于装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的主要矛盾已由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转变为氮磷污染物的去除。备受人们关注的由氮磷等污染物引起的富营养化现象,不仅破坏了水环境,还影响到人类健康,所以,解决由氮磷等污染物引起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近年来,各种生物处理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然而由于C/N比较低,出水TN浓度过高以及硝化菌和聚磷菌的泥龄矛盾问题,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及技术很难达到同步的深度脱氮除磷。
且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消耗能源和有机碳源,特别是对低C/N废水,应用于该工艺处理废水需外加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污泥处理、处置成本高。如公开(公告)号:CN105293838A,公开(公告)日:2016-02-0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低碳源废水同步脱氮除碳处理方法,第一步采用亚硝化反应器,将废水中部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第二步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为核心,依次在前段隔室培养亚硝酸盐型反硝化菌,去除大部分有机碳源,降低有机碳源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中段培养厌氧氨氧化菌,按比例大幅度去除氨氮和亚硝态氮,并生成少量硝态氮;后段培养硝酸盐型反硝化菌,采用剩余的少量碳源去除硝态氮,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各隔室依次构建“亚硝酸盐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硝酸盐型反硝化”的阶梯式反应体系。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保障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在不同隔室差异化生长,对碳氮处理效果稳定高效的优点。但是该方案工艺流程长,运营管理也相对复杂。
双污泥短程反硝化除磷及厌氧氨氧化理论技术的提出及发展,为污水的生物深度脱氮除磷领域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得氮磷同步高效去除,解决了低C/N比生活污水碳源不足以及传统工艺出水TN浓度过高的问题。短程反硝化除磷技术在厌氧/缺氧交替条件下可以不断富集反硝化聚磷菌,进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原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合成内碳源聚羟基脂肪酸酯储存体内,缺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体内储存的聚羟基脂肪酸酯为电子供体完成过量吸磷反应。吕振等(吕振,李燕.pH和C:N对厌氧氨氧化耦合短程反硝化脱氮性能的影响.《环境污染与防治》.2018(40):1106)层指出厌氧氨氧化耦合短程反硝化是生物处理过程中新发现的自养和异养菌相结合的脱氮除碳过程,是指在缺氧的时候,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以短程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态氮为电子受体,氧化氨氮的过程,该过程与传统反硝化相比节省了70%左右的有机碳源,剩余污泥大量减少等优点,同时短程反硝化过程可去除厌氧氨氧化反应时产生的10%的硝态氮,从而使得出水TN能够达标。
短程反硝化细菌是在有机碳源下利用硝态氮作为基质,并将硝态氮大部分转化成亚硝态氮,因而厌氧氨氧化耦合短程反硝化耦合脱氮除碳的装置和控制运行方法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低C/N废水处理工艺流程长,运营管理相对复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脱氮除碳装置,可实现低C/N废水高效净化处理,同时大大减少投资及运行成本。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脱氮除碳装置,包括反应器,反应器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反应器内设置有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以及多向反冲洗枪头;所述第一反应室位于第二反应室下方,二者之间设置有带孔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大华兴环保科技股份公司;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未经江苏南大华兴环保科技股份公司;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157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拨杆式切换阀及水龙头
- 下一篇:一种折叠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