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控制的垃圾中转站渗沥液一体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15476.0 | 申请日: | 2019-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1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冯义彪;邱宇;林有胜;余兆平;金正鑫;王晓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金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思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1 | 代理人: | 黄庆鹊 |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控制 垃圾 中转站 渗沥液 一体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的垃圾中转站渗沥液一体化装置,包括通过自吸泵进行顺次连接的调节池、反硝化池、硝化池、膜反应池、臭氧反应池;所述调节池前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杂质分离器,后端通过管道与污水提升泵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污水处理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反硝化池相连;所述硝化池内设有曝气器;所述膜反应池内设有超滤膜组件,膜反应池底部通过管道与污泥脱水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撬装式设计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适用于小区中转站的水量小、用地紧张地区。通过各个不同反应池的各单元的有效联动与控制,形成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稳定,易于操作维护,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的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渗沥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智能控制的垃圾中转站渗沥液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中转站渗沥液产生源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渗沥液、环卫冲洗水及生活污水等多种混合废水,其水质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并且含有大量难降解物质。当渗沥液排入下水道时应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 T 31962-2015) 标准要求,因此应对中转站渗沥液进行有效处理,若渗沥液未经处理直接经下水道排入将对生活污水厂造成巨大的冲击负荷。
目前,中转站多建设于生活小区附近,占地面积有限,土地利用率要求高,小区居民对周边的环境要求较高。由于一个中小型中转站产生的渗沥液量较少,且水量与水质存在一定的季节波动性。对于中转站的渗沥液处理,可考虑采用集中处理与原位处理,但若将多个中转站渗沥液通过槽车集中处理将会增加营运成本、液体泄漏溢出的环境风险。若渗沥液原地处理则需考虑占地面积、操作人员的素质等。因此针对小型中转站的原地处理,需要一种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运营管理费用,同时提高自动化程度,设计合理、经济节省、结构优化的一体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造价低、结构优化的一种智能控制的垃圾中转站渗沥液一体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智能控制的垃圾中转站渗沥液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自吸泵进行顺次连接的调节池、反硝化池、硝化池、膜反应池、臭氧反应池;所述调节池前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杂质分离器,后端通过管道与污水提升泵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污水提升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反硝化池相连;所述反硝化池通过管道与第一抽吸泵的出水口相连,第一抽吸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膜反应池相连;所述硝化池内设有曝气器;所述膜反应池内设有超滤膜组件,膜反应池底部通过管道与污泥脱水装置相连;所述超滤膜组件通过管道与第二抽吸泵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抽吸泵的进水口与反冲洗泵相连,第二抽吸泵的出水口与臭氧反应池相连;所述臭氧反应池与臭氧反应装置相连,臭氧反应池底部与反冲洗泵相连;所述自吸泵、污水提升泵、第一抽吸泵、第二抽吸泵、臭氧反应装置、反冲洗泵及其它电器设备均与PLC控制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中转站渗沥液一体化装置为撬装式。
进一步的,所述杂质分离器与调节池的连接管道上设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PLC控制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池内设有第一潜水搅拌装置;所述调节池顶部设有第一液位计;所述第一液位计与PLC控制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反硝化池内设有第二潜水搅拌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器为管式、盘式或旋流式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硝化池顶部设有DO检测仪;所述曝气器与硝化池外的鼓风曝气装置相连;所述DO检测仪、鼓风曝气装置与PLC控制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膜反应池顶部设有与PLC控制装置相连的液位控制器;所述超滤膜组件内的膜为内置膜、平板膜或中空纤维膜中的一种;所述膜材料为 PTFE或PVDF;所述膜孔径为30~5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金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金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15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