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泥热解系统用热能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14524.4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9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欣;赵慧玲;王相波;李新伟;张艳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泛华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刘迪 |
地址: | 065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泥 系统 热能 利用 装置 | ||
1.一种油泥热解系统用热能利用装置,包括有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设置有燃烧器(6)、供待烟气进入的烟气进口、供燃烧后烟气流出的烟气出口(7)和至少一个补风器(5),所述补风器(5)包括有通风管道、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的进风口(53)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53)用于和助燃气体的气源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在水平面内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出风口至所述燃烧室的竖直中心线方向相交、形成的夹角处于0度-90度范围内,且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多个、沿围绕所述竖直中心线的周向分布,沿竖直方向所述烟气出口(7)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烟气进口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热解系统用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4),所述进气管(4)的一端伸入所述燃烧室内部、管口沿竖直方向指向所述烟气出口(7),所述管口形成所述烟气进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热解系统用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所述燃烧室的下部位置设置有积灰斗(3)和位于所述积灰斗(3)下方的除灰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热解系统用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器(5)设置有环形补风管(51),所述环形补风管(51)套装在所述燃烧室周壁上、环形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室的竖直中心线相平行,所述环形补风管(51)的管腔形成所述通风管道;沿周向所述环形补风管(51)的侧壁上伸出有多根支管(52),各个所述支管(52)远离所述环形补风管(51)的一端形成所述出风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热解系统用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管(52)均与所述环形补风管(51)所在平面相交、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且沿竖直方向各个所述支管(52)的出风口均位于所述环形补风管(51)上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热解系统用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所述支管(52)的直径逐渐增大;
或,所述出风口呈扩口结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泥热解系统用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积灰斗(3)呈两侧向中心凹陷的V型结构,沿竖直方向所述积灰斗(3)的中心凹陷区域一端低于另一端、以使灰尘受重力作用从较低的一端落下。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热解系统用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周向所述环形补风管(51)设置有多个进风口(53);沿周向所述环形补风管(5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清灰口(54),所述清灰口(54)处设置有用于开闭所述清灰口(54)的盖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泥热解系统用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灰装置设置为螺旋输送机(2),所述螺旋输送机(2)的输送带第一端位于所述积灰斗(3)的下方、用于承接所述积灰斗(3)流出的烟灰,第二端伸出至所述燃烧室外,且所述输送带的第二端连接有气动卸料阀(1)。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热解系统用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所述支管(52)设置有至少两层;所述燃烧室还设置有用热能回收口(9),所述热能回收口(9)通过管道与油泥热解装置的热解腔室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泛华石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廊坊泛华石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145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央燃气暖风炉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来水处理用排水防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