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物下方污染土修复的原址斜角热脱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12141.3 | 申请日: | 2019-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42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郑阳;胡佳晨;张章;余湛;尹力;刘继东;李奉才;王欢;王湘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恒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龚敏 |
| 地址: | 201703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物 下方 污染 修复 原址 斜角 热脱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下方污染土修复的原址斜角热脱附装置,包括排水系统、工作井、热脱附系统、多相抽提系统、尾气处理系统;所述热脱附系统采用电加热方式;热脱附系统包括供配电箱,接电引线,管板,加热井,加热棒,垫片,导热填充物,测温芯,隔热板;所述加热井处于污染区域下方;所述加热井在工作井中,所述加热井与水平面倾斜角0~15°;所述加热棒位于所述加热井轴心线位置;所述加热棒外侧焊接垫片;所述垫片的大小保证加热棒与加热井之间贴合,所述垫片使得加热棒保持在加热井中心轴线上;加热棒与加热井之间以导热填充物填充。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解决不可拆除建筑物下方污染土壤的修复,保证场地的原有规划不受破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址斜角热脱附工艺方法,适用于北方不可拆除建筑物下方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
背景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相较于异位修复,有以下优势:①减少土方开发、及占地;②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小;③不用开挖及回填,工期较短。原位修复技术因此而备受推崇,常用原位注入或原位热脱附。但某些场地上建筑物因规划或生产需要,较长时期内不能拆除,针对这些场地下方的污染区域,可使用原址侧方开挖,但目前尚未有提出原址斜角热脱附装置实现对污染物的去除的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用于不可拆除建筑物下污染土修复的原址斜角热脱附工艺方法,且该方法具有投资低、工程操作简便可行、工期短、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安全性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建筑物下方污染土修复的原址斜角热脱附装置,包括排水系统100、工作井200、热脱附系统300、多相抽提系统400、尾气处理系统500;
所述排水系统100包括排水沟101、防雨棚102;排水沟位于污染区域上方建筑物15~20m 处;
所述工作井200在排水沟101一侧,靠近污染区域;开挖距离经验算以保证建筑物不发生坍塌、沉降、倾斜;所述围护结构201常采用钢板桩、型钢等进行支护,具体根据场地土质进行设置;
所述热脱附系统300采用电加热方式,稳定运行温度700~800℃;热脱附系统300包括 301-供配电箱,302-接电引线,303-管板,310-加热井,311-加热棒,312-垫片,313-导热填充物,320-测温芯,321-隔热板;所述加热井310处于污染区域下方,管径为φ100~160mm,材质是碳钢管;所述加热井310采用钻机以与水平面倾斜角0~15°向上钻孔后顶入,打入土体内;所述水平倾斜角度可助于土体加固,防止土体过多扰动;上述操作在工作井200里完成;所述加热棒311直径为φ40~60mm,沿轴心线插入所述加热井310;所述加热棒311内加热丝材质Cr20Ni80,外侧焊接垫片312;垫片大小保证加热棒311与加热井310之间切合,为一体制作耐高温法兰垫片,耐热温度1000℃;所述垫片内径比加热棒稍大,外支撑面直径较加热井管稍小,厚度为3~6mm;垫片使得加热棒保持在加热井中心轴线上;所述垫片312 每5~10m设置一片;加热棒311与加热井310之间以导热填充物313填充,通常采用石英砂等热传导效率高的物质;所述配电箱301通过接电引线302连接加热棒311;管板303设置在加热井310的一端,管板303处外侧设有隔热板321,管板303中连接有测温芯320;
所述多相抽提系统400紧跟热脱附系统300,抽提井410处于加热井310正六边形的中心;
所述尾气处理系统500由干燥装置501、催化燃烧装置502组成;对多相抽提系统400抽出的气体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原址斜角热脱附装置,适用于北方地下水位较低、污染区域上方有建筑物较长时期内无法拆除的场地背景下;可用于解决不可拆除建筑物下方污染土壤的修复,保证场地的原有规划不受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原址斜角热脱附装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恒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恒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121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