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捷品茶杯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9660.4 | 申请日: | 201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1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绪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静威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A47G19/16 |
代理公司: | 鞍山顺程商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6 | 代理人: | 陈晴梅 |
地址: | 114001 辽宁省鞍山***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捷 品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品茶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在下,杯盖在上,杯体和杯盖通过螺纹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的上表面分别开有茶盒口和饮水口,茶盒口和饮水口之间的盖体向下连接有隔板,隔板的一侧和内构板一起将茶盒口的下方围出茶盒空间,隔板的另一侧与杯盖侧壁将饮水口下方围出饮水通道,由隔板将茶盒空间和饮水通道分隔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实现茶和水分离,重量轻,使用方便。2)用单手左右倾斜杯体即可进行泡茶、品茶。3)茶叶滤网能保证茶水的浓淡口感,饮水口可设置滤网,以分隔投放到杯体中的茶叶。4)满足不同消费者对茶叶与水的分离或混合的不同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日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品茶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喝茶用的水杯结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设置分离装置以达到茶水分离的目的;另一类就是单纯的水杯。第一类的不足之处是:1)因设置了分离装置,增加了杯体的重量和复杂程度。2)漏网缝隙过大,影响茶水的口感。3)固定茶仓限制了茶的投放量。第二类的不足之处是:茶叶长时间泡在杯内很难掌控好泡茶的时间,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也影响品茶的口感。
申请号为201420392677.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茶水分离泡茶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与杯盖螺纹配合;杯体的杯口位置设有挡板,挡板上边沿与杯口齐平,将杯口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他边沿延伸到杯壁形成茶滤;茶滤的深度不超过杯体深度的1/5,挡板上设有滤茶叶的滤孔。饮茶时,向杯体中注入热水,卡合盖板,将杯盖与杯体盖合,倒立茶杯,热水经滤孔进入茶滤中与茶叶充分接触形成茶水;饮茶时,翻回茶杯,使得杯口朝上,揭开杯盖进行茶水的倒出或者直接饮茶。该结构的不足是:需要将杯体倒立才能泡茶,使用不便利,而且存在杯盖密封失效热水烫人的隐患。另外,受杯盖制作工艺的影响,滤孔的尺寸过大,容易浸出杂物进入茶水中,影响感观和口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捷品茶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简单,杯体内设有茶叶空间,用单手左右倾斜杯体即可进行泡茶和品茶,操作方便,茶水的浓度可方便地人为控制,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茶叶与水的分离或混合的不同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捷品茶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在下,杯盖在上,杯体和杯盖通过螺纹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的上表面分别开有茶盒口和饮水口,茶盒口和饮水口之间的盖体向下连接有隔板,隔板的一侧和内构板一起将茶盒口的下方围出茶盒空间,内构板与杯盖的侧壁相连接,隔板的另一侧与杯盖侧壁将饮水口下方围出饮水通道,由隔板将茶盒空间和饮水通道分隔开;茶盒口处设有茶盒盖,饮水口处设有饮水盖,茶盒盖和饮水盖分别通过铰链与盖体相连接;茶盒底部的局部或全部设有过滤网。
所述杯盖上的螺纹为内螺纹或外螺纹。
所述茶盒盖和/或饮水盖与杯盖之间设有卡扣或过盈配合带。
所述过滤网为可更换组件,其与茶盒的底部为承插连接或镶嵌连接。
所述饮水通道的最上端或饮水通道内或饮水通道的最下端中的任一处设有孔板。
所述孔板与饮水通道可分离。
所述卡扣包括设于杯盖内缘的突起带和设于茶盒盖和/或饮水盖的外缘的卡合带。
所述突起带和卡合带的截面为三角形、半圆形、矩形或梯形中的任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杯盖与茶盒为一体结构,由隔板将茶盒空间和饮水通道分隔开,实现“茶”“水”分离,重量轻,使用方便。2)用单手左右倾斜杯体即可进行泡茶、品茶。3)过滤网能保证茶水的浓淡口感,饮水口也可以设置过滤网,以分隔投放到杯体中的茶叶。4)茶盒与杯体内均可放置茶叶,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茶叶与水的分离或混合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静威,未经李静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96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