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流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8974.2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3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洪丽蓉;叶志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钰得沣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73 |
代理公司: | 厦门佰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3 | 代理人: | 任晶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用于将浇料传输至成型模具中各个型腔结构的进胶口中,包括浇口套、分流板、温控电箱,所述分流板上设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包括一个与所述浇口套连通的进料口、六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均布在进料口的前后两侧,进料口两侧的出料口两两对应成一组,每组出料口的外周均缠绕有与所述温控电箱相连接的电加热丝,所述出料口延伸设有次流道,所述次流道的出料端延伸至模具型腔结构的进胶口。本实用新型热流道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主流道加热效率较高且其受热较均匀,利用该热流道系统的模具成型的产品无边角料,大大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产品成型后也无需人工剪除边角料,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塑胶模具大都为冷流道进料的模具,如大水口模具、细水口模具,现有塑胶模具成型的产品会附带大量的边角废料,原材料的利用率较低,此外,产品成型后还需人工剪除边角料,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而少部分采用的热流道模具,通常热流道系统的结构设计复杂,导致热流道受热较慢且受热不均匀。
鉴于此,本申请发明人发明了一种热流道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热效果较好、加热效率较高,成型产品无边角料的热流道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流道系统,用于将浇料传输至成型模具中各个型腔结构的进胶口中,包括浇口套、分流板、温控电箱,所述分流板上设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包括一个与所述浇口套连通的进料口、六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均布在进料口的前后两侧,进料口两侧的出料口两两对应成一组,每组出料口的外周均缠绕有与所述温控电箱相连接的电加热丝,所述出料口延伸设有次流道,所述次流道的出料端延伸至模具型腔结构的进胶口。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包括靠近浇口套的正面、与正面相对的背面,所述分流板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所述电加热丝,且分流板正面和背面的电加热丝镜像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第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两个第二出料口之间且与两个第二出料口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料口外周缠绕的电加热丝呈V字型,所述第三出料口外周缠绕的电加热丝与第一出料口外周缠绕的电加热丝关于进料口中心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料口外周缠绕的电加热丝大致呈S字型且其关于进料口中心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的部分流道与电加热丝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次流道的出料端设有针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热流道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主流道加热效率较高且其受热较均匀,利用本实用新型热流道系统的模具成型的产品没有边角料,大大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此外,产品成型后也无需人工剪除边角料,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流道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流道系统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流板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热流道系统运用到模具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钰得沣塑胶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钰得沣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89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刀具放置架
- 下一篇:用于螺母检测设备中的螺母载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