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防旋鞋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6837.5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7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冬梅;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冬梅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A61H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汇天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57 | 代理人: | 陈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防旋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防旋鞋,包括足部和筒部活动连接构成的靴状,所述足部用于包裹病人的脚部,筒部用于包裹脚踝以上的腿部;所述足部包括足底垫板和与足底垫板固定的足面,足面包括脚趾部、脚跟部和脚面部,且脚趾部、脚跟部和脚面部之间活动连接,脚趾部、脚跟部和脚面部的底边与足底垫板固定,所述足底垫板和筒部上均设有充气管,充气管可连接外部充气装置为足底垫板和筒部进行充气。本实用新型采用连体的上衣和裤体,避免了病人在翻身或其他动作时,上衣发生上移。本实用新型为由足部和筒部连接构成的靴状,可以对病人的脚部和腿部进行包裹,避免了病人下肢裸露在外,从而会出现着凉等损伤身体健康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防旋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防旋鞋。
背景技术
在骨科中,丁字防旋鞋的应用非常广泛。防旋鞋可固定患肢,保持踝关节功能位,防止足下垂、足内外旋以及二次损伤,可达到早期活动,避免卧床并发症。因此,防旋鞋在骨科下肢疾病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长期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丁字防旋鞋缺点多,在使用时,足跟容易产生压疮;同时,结构单一,已经逐渐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中国专利文件201920085542.1公开了一种改良版丁字防旋鞋,其通过魔术贴将整个防旋鞋与病人的脚部固定,并在脚跟处设置硅胶垫,避免病人出现压疮的情况,但是防旋鞋没有鞋面,而穿戴防旋鞋的病人,大多为接受过骨部手术的患者,所以医护人员会需要经常对其脚部进行查看,上述防旋鞋的结构会使得病人的脚部裸露在外部,无法保证病人脚部的温度,影响病人病情的恢复情况。且病人穿戴防旋鞋后,因为其下肢不能活动,所以为了保证腿部和脚部的血液循环流畅,还需要医护人员或者病人家属时常对其足部和腿部进行按摩,避免病人下肢在长时间静躺下,出现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的状况如此,一般医护人员都先将防旋鞋取下进行按摩,但病人需要多次、频繁的长时间按摩,这对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来说都是非常耗时耗力的,其次,将防旋鞋反复穿上和脱下,同样费时费力,且经常脱下防旋鞋,容易造成病人脚部出现内旋或者外旋的情况,不利于病人脚部的恢复。所以说提出一种多功能防旋鞋是非常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多功能防旋鞋能够对病人的下肢进行按摩的同时可对病人的脚部进行保暖,有利于病人伤情的恢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防旋鞋,包括足部和筒部活动连接构成的靴状,所述足部用于包裹病人的脚部,筒部用于包裹脚踝以上的腿部;所述足部包括足底垫板和与足底垫板固定的足面,足面包括脚趾部、脚跟部和脚面部,且脚趾部、脚跟部和脚面部之间活动连接,脚趾部、脚跟部和脚面部的底边与足底垫板固定,所述足底垫板和筒部上均设有充气管,充气管可连接外部充气装置为足底垫板和筒部进行充气。
进一步地,所述足部和筒部通过拉链连接,脚趾部、脚跟部和脚面部之间通过拉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脚跟部的内壁处设有压垫。
进一步地,所述压垫通过设置在脚跟部内壁的放置槽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脚跟部与脚面部的拉链为U型设置,使得脚跟部可相对于脚面部翻折
进一步地,所述足底垫板的尾部固定有与足底垫板相垂直的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脚面部的表面设有松紧带,松紧带首端的上表面设有魔术贴的绒面,松紧带尾端的下表面设有魔术贴的钩面。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防旋鞋,其好处是:
(1)本实用新型为由足部和筒部连接构成的靴状,可以对病人的脚部和腿部进行包裹,避免了病人下肢裸露在外,从而会出现着凉等损伤身体健康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的脚趾部、脚跟部和脚面部之间通过拉链活动连接,医护人员可以在不脱下防旋鞋的情况下,随时对病人脚部的情况进行检查,便于医护人员工作的同时利于病人的病情及时恢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冬梅,未经陈冬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68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