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类全凸-凹非接触式的顶圆摆线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5821.2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6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龙;李秀荣;赵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丁雪 |
地址: | 2238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接触 摆线 转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类全凸‑凹非接触式的顶圆摆线转子,由2叶或3叶或4叶顶圆摆线转子轮廓构成,其半叶理论轮廓均由节圆外侧的顶圆弧段12、外摆线段23,节圆内侧的内摆线段34和谷圆弧段45,首尾相连的共4段轮廓段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2叶或3叶或4叶顶圆摆线转子的“顶圆弧+外摆线+内摆线+谷圆弧”的轮廓构造,从而实现泵用非接触式转子更高的形状系数、更高的容积利用系数、更好的轻量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类泵用摆线转子,特别涉及到具有更高形状系数的2叶或3叶或4叶的泵用非接触式顶圆摆线转子。
背景技术:
转子泵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后者广泛应用于罗茨泵。其中,渐开线、圆弧、摆线转子最为参见,但渐开线、圆弧转子属于全凸-凸、部分凸-凹模式,共轭处的综合曲率半径相对较小,不利于抑制转子间的泄漏。而摆线多用于内啮合泵,单一摆线凸转子虽然属于全凸-凹模式,如图1所示,但其小定值的形状系数,2叶时为3/2=1.5,3叶时为4/3=1.33,4叶时为5/4=1.25,不利于泵的轻量化性能。
泵的轻量化性能主要取决于转子的容积利用系数λ,λ越大,轻量化效果越好。现有研究表明λ≈1-1/ε2,即转子由顶半径/节圆半径所定义的形状系数ε越大,容积利用系数λ越高。
为此,拟在延续单一摆线转子优势特点的前提下,提出一类“顶圆弧+外摆线+内摆线+谷圆弧”轮廓的具有更高形状系数、更高容积利用系数和轻量化性能好的顶圆摆线转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通过提供2叶或3叶或4叶顶圆摆线转子的“顶圆弧+外摆线+内摆线+谷圆弧”的轮廓构造,从而实现泵用非接触式转子更高的形状系数、更高的容积利用系数、更好的轻量化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类全凸-凹非接触式的顶圆摆线转子,由2叶或3叶或4叶顶圆摆线转子轮廓构成,其半叶理论轮廓均由节圆外侧的顶圆弧段12、外摆线段23,节圆内侧的内摆线段34和谷圆弧段45,首尾相连的共4段轮廓段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摆线段23的起点法线26过转子顶轴与节圆的交点6,终点3位于节圆上,其陡峭程度由起点法线26与转子顶轴间的起始夹角α所唯一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段12的圆心为6,半径由摆线成形原理和起始夹角α所唯一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内摆线段34为外摆线段23的共轭轮廓。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段45的圆心为7,7为转子谷轴与节圆的交点,尺寸与顶圆弧段12相同。
起始夹角α控制着外摆线段23的陡峭程度,陡峭程度决定着起点法线26的长度,26的长度决定了转子的形状系数,α越大,转子越陡峭,形状系数越大,但转子谷部的强度性能越差。
由于外摆线段23和内摆线段34的轮廓拐点均为位于节圆上的点3,即α的任何取值均不会造成23段和34段尤其34段上出现“角点”一类的几何干涉,这一点与常见渐开线、圆弧转子截然不同。故,起始夹角α的上限取值主要由转子谷部的强度条件所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3叶例下的单一摆线转子轮廓示意图。
图2为3叶例下的圆顶摆线转子轮廓示意图。
图3为3叶例下的转子轮廓陡峭程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3叶顶圆摆线转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学院,未经宿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58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数字化教育技术教学装置
- 下一篇:天花板嵌入式室内机及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