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龙门式三维作业车防撞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4320.2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76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祺;王昌杰;李华;倪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广成船舶配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7/00 | 分类号: | B66F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常宝 |
地址: | 22623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门 三维 作业 车防撞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龙门式三维作业车防撞系统,包括:传感器组件、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组件分布设置在三维作业车中吊篮的下部,所述传感器组件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三维作业车中的行车动力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龙门式三维作业车防撞系统,通过在三维作业车吊篮下部设置雷达传感器来检测三维作业车吊篮与相应工件之间的距离,实现预防三维作业车吊篮与工件的碰撞,提高三维作业车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对防止非尖锐突出物等类似形状的工件与三维作业车吊篮相撞的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龙门式三维作业车防撞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进行大型作业时,由于工件各种各样的外形,如果采用常规方式的三维作业车车,仅靠操作人员目测,就会因人员疏忽或视线受阻等原因,造成三维车吊篮和工件相撞,造成人员受伤等不安全因素,因此,提高三维作业车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因操作人员目测不准工件的形状、大小,造成的三维车吊篮和工件相撞引起的安全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龙门式三维作业车防撞系统,提高了三维作业车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龙门式三维作业车防撞系统,包括:传感器组件、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组件分布设置在三维作业车中吊篮的下部,所述传感器组件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三维作业车中的行车动力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组件由若干个雷达传感器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雷达传感器设置在三维作业车中吊篮底面中心时,可垂直底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雷达传感器设置在三维作业车中吊篮底面四周时,雷达传感器相对三维作业车吊篮底面四条边向外倾斜40-50°的角度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雷达传感器设置在三维作业车中吊篮底面四个边角处时,分别沿三维作业车吊篮的四条棱向外倾斜40-50°的角度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雷达传感器通过柔性安置架与三维作业车吊篮连接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组件的四周,沿三维作业车吊篮还设置有保护框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龙门式三维作业车防撞系统,通过在三维作业车吊篮下部设置雷达传感器来检测三维作业车吊篮与相应工件之间的距离,实现预防三维作业车吊篮与工件的碰撞,提高三维作业车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例中龙门式三维作业车防撞系统的结构示例图;
图2为本实例中龙门式三维作业车防撞系统的应用示例图。
图中标号的含义:三维作业车吊篮1、传感器组件2、三维移动行车3、工件4、保护框架5、柔性安置架6、行车动力装置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其所示为本实例中给出的龙门式三维作业车防撞系统的组成及应用示例图。
由图可知,该龙门式三维作业车防撞系统包括:传感器组件2、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保护框架5、柔性安置架6。
其中,三维作业车吊篮1与龙门式三维作业系统中的三维移动行车3连接设置,并跟随三维移动行车3移动;传感器组件2采用若干雷达传感器,分布设置在三维作业车吊篮1的下部,用于检测三维作业车吊篮1与相应工件4之间的距离。
对于传感器组件2在三维作业车吊篮1底部的设置方案,依据具体情况下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广成船舶配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广成船舶配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43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耳鼻喉科的灯具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