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专用于架空地线损伤修补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100505.6 | 申请日: | 2019-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3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雷光培;陈荣盛;罗大庆;夏诚;黄烈龙;雷光伦;王凯;刘桂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 |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H02G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林怡妏 |
| 地址: | 562499 贵州省黔西南布***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架空 地线 损伤 修补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架空地线维护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专用于架空地线损伤修补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挂钩,每个所述挂钩上设置有移动导向部,两个挂钩中其中一个为用于勾连架空地线的地线挂钩,另一个为用于勾连输电导线的导线挂钩;收紧装置,其具有分别与所述的两个挂钩的移动导向部相连接的连接部,两个挂钩通过所述移动导向部沿所述连接部同向靠近收紧和反向远离张开。本实用新型将架空地线挂钩勾住地线,导线挂钩勾住输电导线,利用收紧装置将架空地线向输电导线收紧,人员沿输电导线走线至修补位置进行修补,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线路可用率和操作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架空地线维护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专用于架空地线损伤修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输电线路架空地线由于雷击及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等,架空地线长时间处于日晒雨淋的外界自然环境中,长时间运行会出现疲劳状态甚至断股、断线事件发生;线路发生雷击档距中央时,导线对架空地线放电,造成地线烧伤断股。当架空地线档距中央出现断股、断线情况时。通常处理方法有:1、采用乘坐飞车出线到断线位置进行修补;2、架空地线直接放至地面进行修补;第1种方法地线出现断股,人员在上面乘坐飞车,增加了地线的承载负荷,对作业人员安全没有保障;第2种方法地线断股如果处于大档距或者重要交叉跨越时,实施起来难度性也是很大的。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人员研究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架空地线损伤修补固定装置,已解决现有技术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专用于架空地线损伤修补固定装置,包括:
两个挂钩,每个所述挂钩上设置有移动导向部,两个挂钩中其中一个为用于勾连架空地线的地线挂钩,另一个为用于勾连输电导线的导线挂钩;
收紧装置,其具有分别与所述的两个挂钩的移动导向部相连接的连接部,两个挂钩通过所述移动导向部沿所述连接部同向靠近收紧和反向远离张开。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正向连接丝杆和反向连接丝杆,所述正向连接丝杆与所述地线挂钩的移动导向部螺纹连接、并通过设置于正向连接丝杆末端的第一限位块与地线挂钩的内侧面相抵接,所述反向连接丝杆与所述导线挂钩的移动导向部螺纹连接、并通过设置于反向连接丝杆末端的第二限位块与导线挂钩的内侧面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正向连接丝杆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台阶槽,所述第一限位块套设于所述正向连接丝杆,第一限位块对应所述第一台阶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限位销,所述第一限位销延伸至所述第一台阶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反向连接丝杆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台阶槽,所述第二限位块套设于所述反向连接丝杆,第二限位块对应所述第二台阶槽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限位销,所述第二限位销延伸至所述第二台阶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块远离正向连接丝杆的一端以及第二限位块远离反向连接丝杆的一端均设置有V型槽。
进一步地,所述收紧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连接部收紧或张开的调节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手柄包括摇杆和设置于摇杆端部的棘轮扳手,所述棘轮扳手套设于所述双向丝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既实用也很方便,将架空地线挂钩勾住地线,导线挂钩勾住输电导线,利用收紧装置将架空地线向输电导线收紧,人员沿输电导线走线至修补位置进行修补,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线路可用率和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05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