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微氧曝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4806.2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6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安磊;张宗仰;吴超;蔡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徐瑛 |
地址: | 430022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微氧曝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微氧曝气装置,属于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布气管道,所述布气管道连接气体输送装置,所述气体输送装置电连接供电系统,所述布气管道包括互相连通的曝气主管和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与所述曝气主管转动连接,所述曝气支管上间隔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微孔,所述微孔的气流方向与所述曝气主管垂直,且位于所述曝气主管两侧的微孔的出水方向同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使得气体通过曝气主管经由曝气支管上的微孔喷出,产生垂直于曝气主管的反作用力推动曝气支管转动,形成旋转气流,增加气泡行程,延长水体传质混合时间,使得布气更加均匀,且弧形的曝气支管增大了垂直作用范围,使得曝气范围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微氧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黑臭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是水污染治理领域内的一大顽疾,其中一个重要成因就是底泥耗氧。大量富含有机质的废水排入水体后,赋存在河道的底泥中,导致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激增,在好氧菌的作用下水体溶解氧急骤下降,造成了水体的厌氧环境,最终使得水体黑臭。因此,底泥好氧层的形成对维持底泥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和其它底栖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底泥原位曝气可以通过影响泥水界面的氧含量和氧分布来控制内源营养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因此其日益成为富营养化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的重要技术。
中国专利号CN201620569904.0公开了一种风光互补系统底泥原位曝气装置,包括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和微孔曝气系统,其中,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包括逆变器,微孔曝气系统包括鼓风机和微孔曝气板,逆变器的输出与鼓风机连接,鼓风机和微孔曝气板连接。通过底泥直接曝气,氧气直接渗透到底泥中且不造成底泥强烈扰动,但是传质效率较低,氧气与底泥接触时间短;其次微孔曝气板至于底泥中,由于曝气的反复进行,泥水多次进入曝气装置中,使污泥等不断地沉积,易使微孔堵塞,使曝气装置无法正常进行曝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微氧曝气装置,气体经曝气主管进入套筒内部,再经由曝气支管上的微孔喷出,由此产生垂直于曝气主管的反作用力推动曝气支管转动,形成旋转气流,气泡行程增加,与水体传质混合时间延长,使得布气更加均匀,且弧形的曝气支管增大了垂直作用范围,使得曝气范围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通过以下技术实现:
一种新型微氧曝气装置,包括布气管道,所述布气管道连接气体输送装置,所述气体输送装置电连接供电系统,所述布气管道包括互相连通的曝气主管和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与所述曝气主管转动连接,所述曝气支管上间隔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微孔,所述微孔的气流方向与所述曝气主管垂直,且位于所述曝气主管两侧的微孔的出水方向同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采用上述的方案:气体输送装置的气体经曝气主管进入曝气支管,经由其上的微孔喷出,由于微孔的气流方向与曝气主管垂直,因此可产生垂直于曝气主管的反作用力推动曝气支管带动套管缓慢转动,形成旋转气流,气泡即做复合曲线运动,而不是单纯的垂直上升,气泡行程增加,与水体传质混合时间延长,使得布气更加均匀;且曝气支管在旋转过程中,曝气充氧的同时对曝气支管以下的污泥进行梳理和刮移,使污泥处于缓慢上升的混合流动状态,一边与气流接触,一边被动地作缓慢旋转运动,水、气、固自然形成连续搅拌、混合的流场,保证底泥疏松、流动、不沉淀、不淤积,底泥气液混合效果更好,曝气更充分。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支管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套设有与所述曝气主管连通的套筒,所述套筒通过滚珠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曝气主管外表面,所述曝气支管固设于所述套筒上且与所述套筒连通;凹槽上下边缘抵接套筒的上下端,对套筒进行限位和固定,滚珠轴承可以减少转动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支管呈弧形,所述弧形结构的凸起部朝向底泥设置。弧形结构增大微孔曝气的垂直作用范围,使得曝气范围更广,且减少了旋转过程中的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48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部分覆膜的检测试纸条
- 下一篇:除尘装置及真空作业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