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充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4178.8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0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唐念;张曼君;李丽;黎晓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15/04;B01F15/02;B01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许庆胜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充气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气体混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充气装置,包括气体配比调节装置、第一混合器和第二混合器;第一混合器的内腔设有两根螺旋管,各根螺旋管的第一端均与气体配比调节装置连接,各根螺旋管的第二端均为密闭端;两根螺旋管的表面均设有通孔,两根螺旋管的通孔相对设置;第一混合器和第二混合器连接,第二混合器内设有搅拌装置。本申请依次通过气体配比调节装置、第一混合器和第二混合器可以将两种气体以高精度的配比、混合均匀的形式充入电力设备,使得混合气体能够表现出稳定的电气性能,可以满足电力行业对SF6替代的需求,以实现电力设备充气后的即充即用,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气体混合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体混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家对于碳排放的控制愈发严格。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SF6是一种温室效应非常强的气体,以SF6为绝缘和灭弧介质的电力设备在其全生命运行周期中对环境潜在的威胁一直存在。为了消除此类威胁,SF6在电力设备中的替代研究成为近期的行业热点。从目前前沿的研究成果来看,主流的技术路线是通过两种或多种不同气体混合,以达到与SF6接近的绝缘和灭弧效果。而混合气体只有在成分气体混合均匀后才能表现出稳定的物理性质,实现工程化应用。
因此,行业急需一种高效而精确的电力设备的混合充气方法。目前比较常见的有分压法和流量控制法。分压法是根据预设气体的充气压力和配比,计算出不同气体的分压。然后依次充入对应气压的气体。该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但是充入电力设备的气体往往还需静置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充分混合,对于某些特殊结构,例如通过盆子上的气孔保持气路联通的电力设备,静置的时间会更长,甚至最终无法达到充分混合的状态。与此同时,不同的气体需要对应的气压表进行测量,充气过程中频繁更换气压表对于充气操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流量控制法是根据不同气体的宏观流动特性,通过电磁阀调节所充气体的流速,实现预期的混合气体的配比。流量控制法可以保证每个时刻充入的气体均是预期配比,从而实现精确的混合气体成分控制。然而流量控制法扔无法实现充入电力设备的气体能够充分混合。实验证明,在高度两米左右的电力设备中,通过流量控制法充气,设备的上部和下部配比差异较大,无法实现均匀混合,静置三天左右,配比才趋向一致。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气体混合效果不佳、气体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无法实现电力设备充气后的即充即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充气装置,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气体混合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混合充气装置的气体混合效率,使得气体能够快速混合均匀,以实现电力设备充气后的即充即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充气装置,包括气体配比调节装置、第一混合器和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内腔设有两根螺旋管,各根所述螺旋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气体配比调节装置连接,各根所述螺旋管的第二端均为密闭端;两根所述螺旋管的表面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内腔相连通,两根所述螺旋管的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混合器和所述第二混合器连接,所述第二混合器内设有搅拌装置。
优选地,在上述的混合充气装置中,所述通孔为圆形孔、多边形孔或长条孔。
优选地,在上述的混合充气装置中,当所述通孔为圆形孔时,所述通孔的直径为所述螺旋管的直径的1/20~1/2。
优选地,在上述的混合充气装置中,两根所述螺旋管相互嵌套。
优选地,在上述的混合充气装置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和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搅拌杆上设有搅拌叶。
优选地,在上述的混合充气装置中,所述搅拌杆和所述搅拌叶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在上述的混合充气装置中,所述第一混合器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41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