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线束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1864.X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1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淼;王德刚;吴承飞;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业鹏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盛唯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6 | 代理人: | 杨远见 |
地址: | 44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发动机舱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线束保护装置,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线束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壳体、保护盖体和压紧板,所述保护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铰链,所述保护壳体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保护盖体,所述保护盖体的一侧设置有卡扣,所述保护壳体远离铰链的一侧预留有卡槽,所述保护盖体的中部插接有螺柱,所述螺柱靠近保护壳体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压紧板,所述螺柱远离压紧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钮。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壳体和保护盖体能够对线束进行保护,防止线束与周边零件发生干涉和摩擦,通过压紧板、螺柱和旋钮的设置,能够将线束进行压紧,从而提高线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线束受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线束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机舱内安装的各种电子器件之间均需要相应的导线线束进行连接,为了避免其直接裸露放置在汽车发动机的机舱内,在线束表面包裹或粘贴绝缘布,在避免日常发生磨损的同时也避免了线束松动、相互交叉以及堆叠,但对日常维护却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维修时若需检测或重新接线,需将绝缘布剪开,由于粘贴等原因,非常容易造成线束表面损伤或出现污迹,对二次包裹造成了障碍,而且仅是绑扎绝缘布的线束还不能完全避免与周边零件发生干涉和摩擦,另外,由于线束无法固定,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线束会产生晃动,影响线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线束易损伤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线束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线束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壳体、保护盖体和压紧板,所述保护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铰链,所述保护壳体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保护盖体,所述保护盖体的一侧设置有卡扣,所述保护壳体远离铰链的一侧预留有卡槽,所述保护盖体的中部插接有螺柱,所述螺柱靠近保护壳体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压紧板,所述螺柱远离压紧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钮。
优选的,所述卡扣与卡槽相适配,且所述卡扣的材质为弹性塑料。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保护层,所述压紧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的材质均为硅胶。
优选的,所述保护盖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压紧板与凹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旋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旋钮分别设置于保护盖体上表面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体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安装耳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线束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扣与卡槽的配合,方便将保护盖体与保护壳体扣合,通过保护壳体和保护盖体能够对线束进行保护,防止线束与周边零件发生干涉和摩擦。
2、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紧板、螺柱和旋钮的设置,将线束置于保护壳内后,转动旋钮能够使压紧板将线束进行压紧,从而防止汽车行驶过程中线束会产生晃动,提高线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线束进行保护,防止线束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壳体;2、保护盖体;3、压紧板;4、铰链;5、卡扣;6、卡槽;7、螺柱;8、旋钮;9、第一保护层;10、第二保护层;11、凹槽;12、安装耳;1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业鹏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业鹏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18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