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眼科用硅油取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0311.2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0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锋;黄国富;徐月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330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科 硅油 取出 | ||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眼科用硅油取出器,具体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一种眼科用硅油取出器,包括活塞杆和针筒,所述活塞杆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挡片、连接杆和由橡胶制成的推块,所述挡片的面积大于针筒顶部开口的面积,所述连接杆采用十字形状,所述推块滑动连接在针筒内壁上,且所述推块将针筒顶部的开口封闭;所述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多个对称等距分布的卡块,所述卡块由橡胶制成,所述针筒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与对应卡块相配合的卡槽。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克服了现有的注射器无法在手术过程中保持针筒内负压恒定的问题,无需助手并可用于硅油抽取手术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眼科用硅油取出器。
背景技术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眼内填充治疗视网膜脱离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规的手术方式,向患者眼内填充硅油进行支撑视网膜复位,待患者的视网膜完全复位后,再将患者眼内的硅油取出。目前硅油取出手术采用传统的20ml注射器,在使用注射器抽吸的手术过程中,注射器针筒内形成负压的活塞杆是需要助手帮助、并用血管钳夹住针筒保持固定形成负压,从而导致针筒内无法形成可靠、稳定地负压,并且遇到特殊情况很难快速消除负压解决危险,并可能导致手术不顺畅,出现手术并发症,增加病人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眼科用硅油取出器,以解决现有的注射器无法在手术过程中保持针筒内负压恒定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眼科用硅油取出器,包括活塞杆和针筒,所述活塞杆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挡片、连接杆和由橡胶制成的推块,所述挡片的面积大于针筒顶部开口的面积,所述连接杆采用十字形状,所述推块滑动连接在针筒内壁上,且所述推块将针筒顶部的开口封闭;所述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多个对称等距分布的卡块,所述卡块由橡胶制成,所述针筒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与对应卡块相配合的卡槽。
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进行手术时,先将硅油取出器的底部套接在23G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穿刺套管上。然后拉动挡片来带动活塞杆移动,由于穿刺套管、推块和针筒共同围合形成密闭空间,在推块向外移动的过程中使得密封空间的体积增加而产生负压,从而通过负压将玻璃体腔内的硅油抽取出,当连接杆上的卡块滑出针筒时,卡块在卡合在卡槽中,从而借助卡块与卡槽相卡合来使活塞杆与针筒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得针筒内的负压保持恒定。
进一步的,所述针筒的侧壁上设有封闭的刻痕,所述刻痕上的针筒上设有顶块,所述顶块能将刻痕处的针筒侧壁顶开。
通过上述设置,在正常利用注射器抽取硅油的过程,密封杆不会对推块的运动产生影响,维持了本方案的稳定性,而在发生紧急情况需要快速消除负压时,借助食指按压顶块,使得顶块将刻痕处的针筒侧壁顶开,此时针筒与外界连通,从而快速解除针筒内的负压状态,增强了本方案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针筒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软管。借助一体成型的软管能避免医生每次手术前都需要进行软管插接的情况,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1、借助本方案能确保患者的眼内的负压恒定;2、本方案能在手术处于紧急情况下,快速释放负压,避免了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眼科用硅油取出器中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眼科用硅油取出器中左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针筒1、挡片2、连接杆3、推块4、卡块5、卡槽6、软管7、刻痕8、顶块9。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市第一医院,未经南昌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03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酸与酯混合溶液的分离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UV消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