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碳纤维内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8019.7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0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窦金波;彭雄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海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4 | 分类号: | B60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赵天真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加***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碳纤维 后视镜 | ||
一种汽车用碳纤维内后视镜,包括由铁材料制成的支架和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外壳;支架包括平板部、球头部和用于连接平板部和球头部的连杆,平板部用于与汽车的挡风玻璃粘结,平板部、球头部和连杆连接于一体;外壳包括后壳体和环形状的前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配合卡接,后壳体内壁上固定有由导磁材料制成的支撑座,支撑座的内端面上嵌设有磁铁,支撑座的背部一体成型有凸台,凸台伸出于后壳体外,位于后壳体外的凸台的外端面上设置有球面状的凹陷,球头部部分嵌入在凹陷中,且球头部的外壁面与凹陷的内壁面贴合,支撑座与球头部磁性吸引;前壳体的内端面上固定有镜子玻璃;本实用新型具有角度调整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用碳纤维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内后视镜是汽车中不可缺少的装置,目前的汽车内后视镜一般包括外壳、支架和镜子玻璃,镜子玻璃安装在外壳中,外壳连接在支架的一端,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且外壳和支架之间设置有锁扣结构;但是该种内后视镜在使用时,当不同的驾驶人员需要驾驶汽车且需要调整内后视镜的角度时,内后视镜与支架首先需要进行解锁,解锁后,外壳和镜子玻璃即可相对支架进行调节,在外壳和镜子玻璃的角度调整完成后,需要锁扣结构将外壳和镜子玻璃再一次锁紧,从而存在内后视镜角度调整麻烦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用碳纤维内后视镜,其与传统的内后视镜相比,外壳与支架是磁性吸合的,且支撑座与支架之间形成万向节结构,这样一来,能够方便地调整外壳及镜子玻璃的角度,且外壳和镜子玻璃的角度调整完成后,能够自动保持调整完成后的角度,即具有角度调整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汽车用碳纤维内后视镜,包括由铁材料制成的支架和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外壳;支架包括平板部、球头部和用于连接平板部和球头部的连杆,平板部用于与汽车的挡风玻璃粘结,平板部、球头部和连杆连接于一体;外壳包括后壳体和环形状的前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配合卡接,后壳体内壁上固定有由导磁材料制成的支撑座,支撑座的内端面上嵌设有磁铁,支撑座的背部一体成型有凸台,凸台伸出于后壳体外,位于后壳体外的凸台的外端面上设置有球面状的凹陷,球头部部分嵌入在凹陷中,且球头部的外壁面与凹陷的内壁面贴合,支撑座与球头部磁性吸引;前壳体的内端面上固定有镜子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碳纤维内后视镜,其中,前壳体朝向后壳体一端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一卡钩,后壳体前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分别用于与其中一个第一卡钩配合卡接的卡槽;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前壳体和后壳体能够可靠地配合卡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碳纤维内后视镜,其中,前壳体的内端面上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呈周向分布的第二卡钩,镜子玻璃通过第二卡钩压紧在前壳体的内端面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镜子玻璃能够可靠地被压紧在前壳体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碳纤维内后视镜,其中,镜子玻璃与前壳体之间嵌装有橡胶圈,前壳体的内端面上设置有可供橡胶圈嵌入的环形嵌槽;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第二卡钩压紧镜子玻璃时,镜子玻璃能够挤压橡胶圈,此时,橡胶圈能够产生反作用力来压紧镜子玻璃,从而能够提高镜子玻璃的固定可靠性。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内后视镜相比,外壳与支架是磁性吸合的,且支撑座与支架之间形成万向节结构,这样一来,能够方便地调整外壳及镜子玻璃的角度,且外壳和镜子玻璃的角度调整完成后,能够自动保持调整完成后的角度,即具有角度调整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海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海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80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