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流线型强化传热翅片的传热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082939.8 | 申请日: | 2019-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1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张一帆;白文刚;张纯;李红智;姚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1/40 | 分类号: | F28F1/4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线型 强化 传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流线型强化传热翅片的传热管,包括管体以及设置于管体内壁上的若干流线型翅片,各流线型翅片间断分布,各流线型翅片为水滴形、机翼形或鱼鳍形,该传热管的传热性能较高,且阻力增幅较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热领域,涉及一种带流线型强化传热翅片的传热管。
背景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传统电站锅炉向大容量、高参数发展。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被认为具有替代传统蒸汽发电系统的潜力,正受到国际国内能源企业的重点关注。此外,有机朗肯循环在余热回收领域的应用也在迅猛发展。
在各种发电系统中,传热管是关键部件之一,尤其是加热工质的锅炉、集热器、加热器等中的传热管。这些传热管不仅要承受高温、高压,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传热性能和较小的阻力特性。
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热管主要是光管和内螺纹管。光管的阻力小,但是传热性能不足,在受热不均匀时容易导致明显的热偏差。内螺纹管可以让在其中流动的流体产生旋转运动,能够破坏内壁蒸汽膜的形成,提高了传热系数,但是其阻力较大。内螺纹管在工质流量较大的情况下会导致阻力的急剧上升,影响发电系统效率的提升,这一缺点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中的尤为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带流线型强化传热翅片的传热管,该传热管的传热性能较高,且阻力增幅较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流线型强化传热翅片的传热管包括管体以及设置于管体内壁上的若干流线型翅片,各流线型翅片间断分布,各流线型翅片为水滴形、机翼形或鱼鳍形。
各流线型翅片沿螺旋线布置于管体的内壁上。
各流线型翅片分为若干组,其中,各组流线型翅片沿管体的轴向依次分布。
同一组流线型翅片中的各流线型翅片沿周向依次分布。
相邻两组流线型翅片中的各流线型翅片依次错开分布。
各流线型翅片在管体内的排列方式为顺列方式或者错列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流线型强化传热翅片的传热管在具体操作时,利用流线型翅片增大流体的传热面积,流线形翅片的导流作用也会强化管体内流体的混合,增强管体内工质的传热,同时流线型翅片采用间断式分布,阻力增幅较小。综上所述,所述流线型翅片一方面可以增大传热面积,另一方面可以破坏流动边界层,从而提高传热效果。
进一步,各流线型翅片沿着螺旋线设置在管体内壁面上,具有与内螺纹管相当的传热性能,但是阻力会显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流线型翅片2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管体1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流线型翅片2在管体1内的分布图。
其中,1为管体、2为流线型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流线型强化传热翅片的传热管包括管体1以及设置于管体1内壁上的若干流线型翅片2,各流线型翅片2间断分布,各流线型翅片2为水滴形、机翼形或鱼鳍形,各流线型翅片2在管体1内的排列方式为顺列方式或者错列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29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拆卸的旋转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手表
- 下一篇:多功能试剂托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