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2344.2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39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胡孝银;孙方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迅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3/00 | 分类号: | F15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转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其包括缸筒、拉杆、油筒上盖、油筒下盖、压板、下挡板和上挡板,油筒下盖上设有放油孔,压板位于放油孔的上方位置,且设有多个与放油孔的位置相错开的油孔,下挡板位于压板的上方位置。压板上的多个油孔起到分散导流效果,有效降低液体冲击现象;而且油孔与放油孔的位置相错开,并配合下挡板的阻挡换向导流作用下能相应延长油通道的长度,有效降低高速高压状态下液体因回流的液体冲击力,减缓液体的流速,避免液体在高速高压状态下撞击其他零部件表面而产生油雾现象;而且通过上挡板能使气流方向保持在缸筒的上端位置,并均匀向四周扩散填充至缸筒作用于液体表面,提升增压工作稳定性,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转换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
背景技术
增压缸是结合气缸和油缸优点而改进设计的,液压油与压缩空气严格隔离,缸内的活塞杆接触工作件后自动启程,动作速度快,且较气压传动稳定,缸体装置简单,出力调整容易,相同条件下可达到油压机之高出力,能耗低,软着陆不损模具,目前广泛被运用。
目前的增压缸虽然能满足普通的增压使用需求,但是其的气液转换筒均是采用直孔方式作为过油通道,液体在快速回程情况下,容易造成油筒内部产生油雾,然后从进气口顺着管道从电磁阀消声器位置喷出,从而造成外部环境污染及产品工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降低液体冲击力,减少出现油雾现象的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气液转换筒结构,其包括缸筒、拉杆、油筒上盖、油筒下盖、压板、下挡板和上挡板,所述油筒上盖和油筒下盖相应封闭在所述缸筒的两端,所述拉杆位于缸筒内,且一端与所述油筒上盖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筒下盖相连接,所述油筒下盖上设有放油孔,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放油孔的上方位置,该压板上设有多个与放油孔的位置相错开的油孔,多个油孔起到分散导流效果,有效降低液体冲击现象;所述下挡板位于压板的上方位置,通过下挡板的阻挡,能让导流液体更改方向,实现使高速液体回流至缸筒底部;所述油筒上盖上设有进气口,所述上挡板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下方位置,使气流方向保持在缸筒的上端位置,并均匀向四周扩散填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挡板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压板的外形尺寸,更能提升导流液体改其方向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挡板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进气口的口径尺寸。更能提升气流向上挡板的四周均匀扩散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放油孔位于所述油筒下盖的圆心位置。多个油孔呈圆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压板上。采用多油孔结构设计,提升分散导流效果,降低液体冲击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油筒下盖上设有用来安装所述压板的装配腔,该装配腔的腔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压板的外周面上设有与该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结构简单、紧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油筒下盖上设有用来安装所述压板的装配腔,所述压板位于该装配腔上并通过螺丝固定,安装简单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口位于油筒的圆心位置,该进气口上设有油筒接头,给管路连接安装带来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挡板的中心位置设有与所述油筒接头下端外形轮廓相适配的上通孔,该上挡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油筒上盖上,易于装配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挡板的中心位置设有让所述拉杆穿过的下通孔,该下挡板固定在所述拉杆上,结构设计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迅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迅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23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