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切换送排风的地铁站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2308.6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1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瑛琢;周军;刘琦;石峰;吴玥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3/02;F24F13/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高俊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换 送排风 地铁 通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切换送排风的地铁站通风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切换送排风的地铁站通风系统,包括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设于通风空调机房内,所述转换装置包括送风腔、排风腔;所述送风腔、排风腔之间设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风阀用于切换送风腔与排风腔的通断;所述送风腔用于连通新风组件和站厅送风组件;所述排风腔用于连通站厅排风组件和排烟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风阀的切换,可实现正常送风或将站厅送风组件用于排风,既避免了管线交叉,又能提高排烟效率。不需要将排烟管跨纵梁至另一侧,能够在公共区第一跨管线最拥挤的位置释放一定的高度,使得其他管线穿越更加顺畅,便于管线的布设安装和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切换送排风的地铁站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地铁因其交通特点和地下管线复杂等因素限制,车站规模具有空间狭长、高度紧张等特点。地铁工程内部因通风空调、给排水、低压配电、综合监控、供电等系统要求,也具备空间狭小、管线复杂等特点。因地下车站管线多数从车站一侧的设备端头横跨站厅公共区引致另一侧,而导致设备区内的管线压力过大,部分管线交叉后无法满足设备间及走廊的吊顶的标准高度,故80%管线由站厅公共区第一跨进行交叉引至另一侧。
站厅公共区第一跨管线错综复杂,并且交叉较多,又因纵梁下翻形成了挡烟垂壁。为提高车站排烟效果,并且满足排烟口在蓄烟仓内,车站每一纵跨均要有排烟管,所以造成了送风管、排风管局部交叉,部分管线底部标高已达到3.3米。而站厅公共区为乘客密集活动区域,空间高度过小,会给人强烈的压迫感;因此各大城市结合地铁规范最低标准,站厅层吊顶底部标高均为3.2米,加上吊顶厚度及龙骨厚度,吊顶以上管线考虑检修空间底标高应大于3.55米。
当管线复杂时无法满足最低标高时,站厅公共区第一跨不得已降低吊顶高度。这就造成了地铁装修吊顶高度不一致,既影响美观,又给乘客带来不同的压抑感。地铁站中因管线造成的装修效果差,这种情况在工程实例中比比皆是。同时随着地铁建设的发展,各大城市为了缓解吊顶过低给乘客造成的压迫感,均提出了提高吊顶标高的措施,在不改变原设计思路的同时,只有提高车站的土建层高来满足管线安装及吊顶高度标准的提升,造成了车站土建投资的增加。
现有工程中解决管线标高问题的措施为:采用分散式的全空气系统及在站厅公共区吊顶上方设置柜式风机盘管机组,则从机房引入公共区的新风只满足系统的新风量即可,减小了送风管的管径,有效的减轻了风管交叉所带来的局部吊顶标高的压力。但该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①采用分散式系统,增加了空调冷冻水管布置的复杂性,送风管节省出的空间往往会被空调水管所需空间代替;
②采用分散式系统,每个柜式风机盘管均设置在公共区吊顶内,增加了空调冷凝水的排风的困难,极端情况下,会引起冷凝水排放事故,造成公共区吊顶滴水,影响正常的车站运营;
③因柜式风机盘管均设置在公共区吊顶内,机组的过滤网定期检修存在着困难,需拆卸吊顶方可进行检修更换,影响正常的车站运营;
④公共区排烟管的管径及横截面积并未实质的减小,局部交叉时更具有空间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地铁站通风系统管线交叉复杂、局部层高不足、施工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切换送排风的地铁站通风系统,能够释放一定的空间,具有结构简单、管线布置方便、检修维护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切换送排风的地铁站通风系统,包括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设于通风空调机房内,所述转换装置包括送风腔、排风腔;所述送风腔、排风腔之间设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风阀用于切换送风腔与排风腔的通断;所述送风腔用于连通新风组件和站厅送风组件;所述排风腔用于连通站厅排风组件和排烟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2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扩散焊自动上下料焊接设备
- 下一篇:一种投影仪二向色镜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