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丢电子耳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2234.6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1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誉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誉翔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马军芳;张艳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耳蜗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丢电子耳蜗系统,包括可穿戴装置和电子耳蜗;可穿戴装置包括:可穿戴本体;用于主动感知与第二被动感知模组之间距离并在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时发送第一报警信号的第一主动感知模组;用于接收第一报警信号并进行报警的第一报警模组;其中,第一报警模组与第一主动感知模组连接,第一主动感知模组和第一报警模组固定在可穿戴本体内;电子耳蜗包括:耳蜗本体;用于被第一主动感知模组感知的第二被动感知模组;其中,第一主动感知模组和第二被动感知模组之间的连接为无线连接,第二被动感知模组固定在耳蜗本体内。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传统的电子耳蜗容易丢失且丢失后不容易找到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耳蜗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丢电子耳蜗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耳蜗防丢方面尚无成熟的解决方案,部分用户采用针织线、织针工具、发夹或扣针等日常用品将电子耳蜗固定在衣服或者头发上,采取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子耳蜗丢失的几率,但电子耳蜗一旦丢失除了人工找寻之外并无其他找寻方式。
因此,电子耳蜗容易丢失且丢失后不容易找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丢电子耳蜗系统,以解决传统的电子耳蜗容易丢失且丢失后不容易找到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丢电子耳蜗系统,包括可穿戴装置和电子耳蜗;
所述可穿戴装置包括:
可穿戴本体:
用于主动感知与第二被动感知模组之间距离并在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时发送第一报警信号的第一主动感知模组;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报警信号并进行报警的第一报警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报警模组与所述第一主动感知模组连接,所述第一主动感知模组和所述第一报警模组固定在所述可穿戴本体内;
所述电子耳蜗包括:
耳蜗本体;
用于被所述第一主动感知模组感知的第二被动感知模组;其中,所述第一主动感知模组和所述第二被动感知模组之间的连接为无线连接,所述第二被动感知模组固定在所述耳蜗本体内。
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防丢电子耳蜗系统包括两个物理实体,分别是可穿戴装置和电子耳蜗;其中,可穿戴装置包括可穿戴本体,第一主动感知模组和第一报警模组,电子耳蜗包括耳蜗本体和第二被动感知模组。使用者通过可穿戴本体能够将可穿戴装置整体穿戴在身上,如胳膊或手腕上,通过耳蜗本体能够将电子耳蜗佩戴在自己耳朵上。在电子耳蜗从使用者的耳朵上脱落离开使用者时,电子耳蜗和可穿戴装置之间的距离会变大,电子耳蜗和可穿戴装置之间的实际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时,即第一主动感知模组与第二被动感知模组之间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时时,第一报警模组进行报警。此时,第一报警模组进行报警的作用是提示使用者电子耳蜗丢失,需要寻找。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防丢电子耳蜗系统在电子耳蜗丢失时提示使用者寻找,因此能够减少电子耳蜗丢失的几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防丢电子耳蜗系统的可穿戴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防丢电子耳蜗系统的电子耳蜗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可穿戴装置的第一报警模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誉翔,未经王誉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22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瓦楞纸生产用在线快速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综掘机的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