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加热的雨伞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0130.1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2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侍元元;戴启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45B3/00 | 分类号: | A45B3/00;A45B9/02;A45B25/18;F24H3/04;F24H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8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雨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加热的雨伞,属于雨伞技术领域。其中,可加热的雨伞包括:伞柄、伞骨、支撑臂、支撑套、伞托、伞布、加热装置以及为加热装置提供电源的供电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风扇以及电阻丝。伞柄内开有第一收容腔,伞托内开有第二收容腔,第一收容腔内设有加热装置,第二收容腔内设有供电装置,第一收容腔的内壁到伞柄的侧面之间开有进气孔和排气孔,冷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第一收容腔,加热装置对冷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空气通过排气孔排出,使撑伞的人感觉温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加热的雨伞能够对伞柄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使撑伞的人感觉温暖,提高了冬天使用雨伞时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伞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加热的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一种主要用于遮蔽雨、雪的工具,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雨伞一般包括伞柄、伞骨、支撑臂、支撑套、伞托以及伞布,其中伞骨的一端和伞柄顶部铰接,支撑臂的一端铰接与伞骨的中部位置,支撑臂的另一端铰接于支撑套的外壁,支撑套套设于伞柄上,伞布的中心部位和伞柄的顶部固定连接,伞布的边缘和伞骨的悬臂端固定连接,通过将支撑套沿伞柄的长度方向向上推动至设定位置使伞布张开,从而实现遮蔽雨、雪的目的。
在天气寒冷的冬季,虽然雨伞能够遮蔽雨雪,但是由于温度较低,同时伴随冷空气的吹拂,使人们明显感觉的寒冷造成身体的不适,为了降低寒冷空气对自身的影响,人们通常采用增加衣服、穿戴保暖手套、口罩以及帽子。虽然此方法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人们的寒冷感觉,但是会让人显得臃肿,行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加热的雨伞,以优化现有雨伞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可加热的雨伞,包括:伞柄、伞骨、支撑臂、支撑套、伞托以及伞布,所述伞骨的一端与伞柄的侧面靠近伞柄顶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伞骨的中部连接,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和支撑套的侧面连接,所述支撑套套于伞柄,所述支撑套可以沿伞柄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伞托与伞柄的底部连接,所述伞托与伞柄包括分离状态、连接状态以及位于分离状态与连接状态之间的连接到位状态,所述伞布的中心与伞柄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伞布的边缘与伞骨的悬臂端连接,所述可加热的雨伞还包括加热装置以及为加热装置提供电源的供电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风扇以及电阻丝,所述伞柄内设有第一收容腔,所述风扇及电阻丝设于第一收容腔内,所述风扇位于电阻丝的下方,所述伞托内设有第二收容腔,所述供电装置设于第二收容腔内,所述风扇和电阻丝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的靠近伞托的一端和伞柄的侧面开有若干贯穿伞柄的进气孔,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的靠近伞骨的一端和伞柄的侧面开有若干贯穿伞柄的排气孔。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装置为电池。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包括扇轮以及支撑扇轮的框架,所述框架为环形框架,所述扇轮可沿框架的轴线转动,所述框架的侧壁与第一收容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扇轮转动,可以使第一收容腔内的扇轮以下的部分的空气向上吹拂形成局部低压,外部的空气压强较大,将冷空气从进气孔压入第一收容腔内,风扇将冷空气吹拂至电阻丝处进行加热,由于风扇不断运转使得被加热后的热空气通过排气孔排出,从排气孔排出的热空气向四周弥漫,从而使人们感觉温暖。
进一步地,当伞柄与伞托处于分离或者连接状态时,电阻丝与充电装置无法电性连接;当伞柄与伞托处于连接到位状态时,电阻丝能够与充电装置电性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可加热的雨伞还包括用于控制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小以及风扇运转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控制键位、第二控制键位以及第三控制键位,所述控制开关位于第一控制键位时,电阻丝无电流,风扇不运转;当伞柄与伞托处于连接到位状态时,所述控制开关位于第二控制键位时,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第一设定电流,电阻丝发热,风扇运转;当伞柄与伞托处于连接到位状态时,所述控制开关位于第三控制键位时,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第二设定电流,电阻丝继续发热,风扇运转;所述第一设定电流小于第二设定电流,所述控制开关设于伞托的侧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01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型腹腔穿刺引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遗存顶管切割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