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检查排气管路漏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9409.8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5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罗孟;池建成;谢观明;陈建树;朱桂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芊雨;龚镇雄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检查 排气 管路 漏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查排气管路漏气的装置,包括:排气管道、第一连接软管、软管连接件、第二连接软管以及压缩空气快速连接头组件。排气管道,排气管道的一端设置有排气管出气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气管进气口;第一连接软管,第一连接软管的一端通过卡箍与排气管出气口相连接;软管连接件,软管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软管,第二连接软管的一端与软管连接件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及压缩空气快速连接头组件,与第二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相连接,且压缩空气快速连接头组件包括右侧连接头和左侧连接头。借此,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检查排气管路漏气的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提高了检漏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发动机进排气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快速检查排气管路漏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发动机及整车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排放测试设备的精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测量准确性是建立在排气管路无漏气等异常情况下的,所以对发动机及整车管路的检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常情况下,检查漏气都是需要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的,当发动机运行在低速低负荷的时候,此时排气流量比较小,通过喷射泡沫或者用手掌靠近管路来感受是否有漏气的情况,由于排气量小,很难检查得到真实的漏气情况;当发动机运行在高速大负荷的时候,此时排气流量较大,用泡沫喷射或者手掌感受管路是否漏气虽然可行,但是此时排气温度也会很高,存在手掌被高温气体烫伤的风险。
当发动机运行在低速低负荷的情况下,因为排气量小所以用泡沫或者手掌感受气体检查漏气不可靠;当发动机运行在高速大负荷的情况下,虽然排气量大,使用泡沫喷射或者手掌感受气体检漏可行,但是存在被高温气体烫伤的风险;在发动机运行的时候检查漏气情况,本身就违反了相关的安全制度规定;当无法准确检查出来是否有漏气的情况下进行排放测试,会造成排放结果偏差大,这样会导致浪费人力物力时间去检查发动机及测试设备状态,因此需要一种快速检查排气管路漏气的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检查排气管路漏气的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提高了检漏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查排气管路漏气的装置,包括:排气管道、第一连接软管、软管连接件、第二连接软管以及压缩空气快速连接头组件。排气管道,排气管道的一端设置有排气管出气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气管进气口;第一连接软管,第一连接软管的一端通过卡箍与排气管出气口相连接;软管连接件,软管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软管,第二连接软管的一端与软管连接件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及压缩空气快速连接头组件,与第二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相连接,且压缩空气快速连接头组件包括右侧连接头和左侧连接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右侧连接头为可转动结构,且右侧连接头与左侧连接头为螺纹结构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卡箍包括上下两部分和锁紧旋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软管通过压缩空气快速连接头组件与压缩空气管路连接,且压缩空气管路连接有检漏工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软管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软管和第二连接软管为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软管与右侧连接头为一体式连接,且排气管进气口通过检漏工装与压缩空气管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检查排气管路漏气的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提高了检漏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快速检查排气管路漏气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94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