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鹦鹉喙的开坚果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9311.2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4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徐睿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睿晗 |
主分类号: | A47J43/26 | 分类号: | A47J4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043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鹦鹉 坚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鹦鹉喙的开坚果器,用于将坚果的果肉和果壳分离;包括:上喙、上喙棱刃、铰接点、上喙柄部、下喙柄部、限位销、定位舌部、下喙;上喙棱刃设置在上喙内,定位舌部设置在下喙内;上喙和下喙柄部为一体制作,下喙和上喙柄部为一体制作,两个一体制作的部分在铰接点通过限位销连接;定位舌部、定位舌部与铰接点之间的下喙部位、上喙棱刃三者之间形成放置坚果的腔体;上喙柄部和下喙柄部最短距离小于上喙和下喙距离。本实用新型采用仿鹦鹉喙式设计,有效解决了果壳和果肉容易被夹碎、果壳和果肉黏连在一起和果壳容易外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坚果器,具体涉及一种防果壳飞溅、安全可靠、省力的仿鹦鹉喙的开坚果器。
背景技术
核桃、巴旦木等一类的坚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欢。然而很多坚果剥壳很难,而且打开之后果壳飞得到处都是。目前市场上的开坚果器主要有四种:钳式坚果钳、旋进式坚果去壳器、漏斗式坚果去壳器、弹簧式坚果去壳器,这些传统的开坚果方法仍然存在果壳和果肉容易被夹碎、果壳和果肉黏连在一起和果壳容易外溅的问题。由此可见,市场上缺少一种防果壳飞溅、安全可靠的开坚果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开坚果技术中果壳和果肉容易被夹碎、果壳和果肉黏连在一起和果壳容易外溅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仿照鹦鹉喙制作的开坚果器,通过上喙内侧的棱刀破开果壳,从而保证果肉完整且不外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仿鹦鹉喙的开坚果器,所述仿鹦鹉喙的开坚果器用于将坚果的果肉和果壳分离;所述仿鹦鹉喙的开坚果器包括:
上喙、上喙棱刃、铰接点、上喙柄部、下喙柄部、限位销、定位舌部、下喙;
上喙棱刃设置在上喙内,定位舌部设置在下喙内;
上喙和下喙柄部为一体制作,下喙和上喙柄部为一体制作,两个一体制作的部分在铰接点通过限位销连接;
定位舌部、定位舌部与铰接点之间的下喙部位、上喙棱刃三者之间形成放置坚果的腔体;
上喙柄部和下喙柄部最短距离小于上喙和下喙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上喙棱刃为上厚下薄的棱刃。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定位舌部向开口的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倾斜一定的角度的范围:10-4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上喙柄部和下喙柄部均设置有方便手握住的上下对称的弧形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弧形部位到铰接点的距离范围为:2-10厘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定位舌部和下喙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上喙棱刃和上喙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鹦鹉喙的开坚果器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仿鹦鹉喙式设计,有效解决了果壳和果肉容易被夹碎、果壳和果肉黏连在一起和果壳容易外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中标号对应的名称:
上喙1、上喙棱刃2、铰接点3、上喙柄部4、下喙柄部5、限位销6、定位舌部7、下喙8。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睿晗,未经徐睿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93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境监测用建筑污水分析工具
- 下一篇:一种市政施工用道路桥梁打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