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电线接头冲压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8999.2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8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陶宏远;刘向阳;于海江;马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秦阳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0 | 代理人: | 叶静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电线 接头 冲压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冲压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电线接头冲压成型模具,包括固定板、上支架、下支架及压紧端头,所述固定板的端角对应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下支架与固定板通过第一固定孔螺纹固定相连,其中,包括相互扣接的上支架与下支架,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设有容纳压紧端头的凹槽,压紧端头为两个且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设在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压紧端头,通过顶紧螺栓进行固定定位,通过压紧端头之间的冲压槽,可实现以冲床冲压替代手工钳轧避雷器引线端头与引出线时,确保产品牢固度一致性,且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冲压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电线接头冲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制造避雷器时,尤其是避雷器的引线端头与引出线固定时,大多仍采用电工钳或液压钳进行手工钳轧的传统操作方式,这种手工钳轧方式,虽操作简单方便,但产品钳轧的牢固度一致性较差,存在潜在的质量隐患,同时,长时间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速度慢,人容易疲劳,生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冲床压力来代替手工操作的可提高生产效率的电缆电线接头冲压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电线接头冲压成型模具,包括固定板、上支架、下支架及压紧端头,所述固定板表面上对应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下支架与固定板通过第一固定孔螺纹固定相连,其中,包括相互扣接的上支架与下支架,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设有容纳压紧端头的凹槽,压紧端头为两个且结构相同,其中一个设置在上支架中,另一个设置在下支架中,压紧端头分别与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顶紧螺栓进行固定,所述压紧端头中部均开设有冲压槽。
优选地,所述压紧端头的大小规格为多种可根据需要进行替换。
优选地,所述两个压紧端头上的冲压槽的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两端还设有第二固定孔,固定板通过第二固定孔与冲床固定头螺纹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的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设在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压紧端头,通过顶紧螺栓进行固定定位,通过压紧端头之间的冲压槽,可实现以冲床冲压替代手工钳轧避雷器引线端头与引出线时,确保产品牢固度一致性,且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附图标记:1-上支架;2-下支架;3-固定板;4-压紧端头;5-第二固定孔;6-顶紧螺栓;7-冲压槽;8-第一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电线接头冲压成型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板3、上支架1、下支架2及压紧端头4,所述固定板3表面上对应设有第一固定孔8,所述下支架2与固定板3通过第一固定孔8螺纹固定相连,其中,包括相互扣接的上支架1与下支架2,上支架1与下支架2之间设有容纳压紧端头4的凹槽,压紧端头4为两个且结构相同,其中一个设置在上支架1中,另一个设置在下支架2中,压紧端头4分别与上支架1与下支架2通过顶紧螺栓6进行固定,所述压紧端头4中部均开设有冲压槽7。
所述压紧端头4的大小规格为多种可根据需要进行替换。在需要工作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冲压的接线端子规格选用适当的压紧端头4进行安装。
所述两个压紧端头4上的冲压槽7的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保证压紧端头4的一致性,可确保产品牢固度一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秦阳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秦阳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8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空调箱体的立柱及连接组件
- 下一篇:一种注胶拉链头的脱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