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8280.9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7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丘浩;林翔宇;张炜;黎新;王孔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50/06;G06K9/0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巢雄辉;黎华艳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图像 识别 技术 作业 风险 远程 监督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涉及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技术领域,通过面向电网安全监管、生产技术等专业领域的安全监管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可视化监督系统主站系统交换机与多个部署在变电、输电、配电、基建等现场的移动控制终端交互数据,通过移动控制终端采集现场作业的实时视频、图像等信息回传至电力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运用图像识别技术从视频图像中检测出行为特征,提取行为特征并与正确样本作比较,实现作业人员识别、作业违规行为检查、安措布置检查和遗留物检查等,提高了电力作业现场违规行为实时监管能力,降低安全监管的人力物力成本,适于在电网企业内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作业涵盖了基建施工、电力调度、输变电巡维、检修等多方面内容。近年来,随着电网企业所辖变电站范围不断扩大,电网设备不断增多,电力作业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增大,工作强度明显增强,且跨专业作业、交叉作业明显增多,同时受人员技能水平、身体状态、气象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电力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针对当前电力作业中仍存在施工单位对安装工艺不熟悉、设计监理单位失职、运行单位日常运维不负责任、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等重要问题,需采取综合手段多管齐下,实现远程可视化监督现场,防止作业脱离监管,管控安全生产中人身风险和违规行为等。
人工智能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包括图像识别、文本识别、智能语音语义处理、人脸识别等关键技术。《国务院关于引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国防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家工信部《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工信部节〔2017〕265号)提出“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推动智能化再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实施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工程”等任务要求。《南方电网公司智能技术在生产技术领域应用路线方案》(南方电网生技〔2018〕16号)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现场作业,主要是指在操作、巡视、检修、带电作业等方面充分利用北斗定位、RFID、人脸识别技术手段,实现电力作业人员资质管理、作业行为管控,防误入带电位置、防安全距离不足、防误操作、防习惯性违章,提高作业效率、提升作业质量、降低作业风险等,实现巡视智能化、操作程序化、检修少人化、作业零风险”。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系管控作业风险问题的有效途径。由于电力作业场景复杂,作业现场各类信息繁多,由此导致了风险管控数据表现出数据量大,数据类别复杂,更加剧了人工智能技术系管控作业风险的难度。
当前,加速积累的计算机处理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推动了图像识别、视觉识别、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发展。但由于电力作业场景复杂,在电力作业点多面广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对现场安全作业风险的全面管控。通过移动控制终端采集现场作业的实时视频、图像等信息回传至电力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中,运用图像识别技术,对输电、变电、配电与基建等作业风险、违规行为进行行为特征分析,提取行为特征并与正确样本作比较,实现作业人员识别、作业违规行为检查、安措布置检查和遗留物检查等,显著提高电力作业现场违规行为实时安全风险管控能力,降低安全监管的人力物力成本。鉴于此,须针对电力作业传统风险管控中出现的“不及时、效率低”等痛点难点问题,研发可部署在省级电网应急指挥中心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实现对于作业风险的及时预控和处理,需要提高海量数据的挖掘效率,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满足系统对于风险的良好响应速度,进而为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系管控作业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实现远程监督,需要构建一个基础设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作业风险远程监督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8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电力作业远程监督系统
- 下一篇:充电终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